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新闻 >> 正文
竹溪四措并举扎实推进扶贫工作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频道 发布时间:2010年9月8日6:19 文章编辑:吕正
    十堰新闻频道9月8日讯(向羽 张礼维):地处鄂西北边陲山区的竹溪县,始终把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不断创新思路,加大力度,着力加强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多方拓展贫困人口的增收渠道。通过切入实际、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抓好扶贫项目建设,创新模式、强化产业化扶贫,完善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等四项措施,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已基本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走出了一条具有竹溪地方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
      一、切入实际,科学规划。
      在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过程中他们始终注重三个方面的环节:一是深入调研。由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分乡包片,深入贫困村,进行调研,全面掌握村里的基本情况,了解群众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二是选好扶贫项目。推行扶贫项目群众海选制度,根据所调研的情况,按照“规划由群众参与制,路子由群众自己选,项目由群众自己定,资金由群众监督用”的方法,以“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为建设目标,发动群众全程参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因村制宜,确定适合该村经济发展的可行性项目,解决当地群众亟需解决的问题,促进农民赠收;三是整合资源。按照“渠道不变,投向不乱,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县扶贫、财政、发改、交通、水务等部门齐心协力,通力合作,通过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和社会帮扶资源,集中向贫困村投入,解决贫困村的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通讯难及增收难等问题。
      二、突出重点,抓好扶贫项目建设。
      以整村推进为抓手,着力做好扶贫项目建设,全县142个重点贫困村已经全部实施。其中2008年以前实施的97个重点村已通过省、市检查验收; 2009年启动实施的22个重点村进入收尾阶段,共安排扶贫资金1061万元,实施项目120个,村平投入资金48.2万元,项目涉及茶叶、魔芋、药材及干果产业基地建设及农田水利、交通、沼气、人畜饮水、扶贫搬迁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新修、维修公路57公里,硬化公路38公里;架设人蓄饮水管道43000米,修建蓄水池和水塔24座;维修、新修灌溉堰渠23.5公里,新建和升级茶园、药材、魔芋、板栗等基地10600亩;扶持带动了180多户贫困农民发展养殖业。2010年实施的23个重点村已建、在建扶贫项目50余个,新修、维修公路54公里,硬化公路42公里;修建水井61口,铺设自来水管道3万多米;维修、新修堰渠20公里;茶园改造5000多亩;新建药材、魔芋基地7000亩;建沼气池400口,贫困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生活环境普遍改善。
      三、创新模式,强化产业化扶贫。
      以“产业第一,能力至上”为原则,通过“工农对接”着力打造“农业工业园”产业扶贫模式,让扶持壮大起来的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农业产业,以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在扶持龙头企业——龙王垭和梅子贡两大茶业公司中,重点是加速产业聚集,延伸特色产业链条,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衔接起来,走出一条“以工带农、以农促工”脱贫致富之路。目前,全县茶叶、魔芋、中药材基地已发展到47万亩,仅茶叶基地面积就达20万亩,覆盖全县80%以上的农户和90%以上的贫困人口。去年仅靠特色产业一项带动全县农民年人均增加200多元,使5000余名贫困人口解决温饱,8000余名低收入人口稳步脱贫致富。
      四、完善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领导。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实行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县、乡两级都成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签订扶贫开发工作责任书,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评。二是落实联系点制度。始终坚持县级领导干部及县直部门扶贫联系点制度。县“四大家”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乡镇,负责联系该乡镇当年实施的重点贫困村建设,并在村内联系两户贫困户;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所有乡村干部联系2户贫困户;县直每个单位联系一个贫困村,联系2户贫困户,办1-2件实事。三是加大扶贫资金监管力度。认真落实项目公示公告制度,严格实行扶贫资金预拨制、报帐制管理,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确保扶贫资金不出现违纪违规使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