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新闻 >> 正文
竹溪贡木文化将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一大亮点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8月12日5:30 文章编辑:吕正
    为传承贡木文化,填补贡木产品空白,去年元月,竹溪贡木工艺品有限公司利用贡木的名气和楠木的上乘质地,注册“采皇木”商标,习用祖传手工梳艺,手工雕刻出 “二龙戏珠”、“丹凤朝阳”、“梅花三弄”、“牡丹争春”等系列贡木牌手工木梳及其它手工木质工艺品,一经问世便颇受消费者关注和青睐。针对以访古探幽为主题的旅游经济火爆的现实,该县已将采皇木摩崖石刻、烂泥湾贡木林作为旅游观光点,逐步开发完善,使之成为旅游观光的胜地。新建成的广场公园上,贡木故事被刻成壁画,引来游人侧目。
 
    京城故宫于1420年建成,后期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不幸被大火焚烧。其构件遭遇严重损坏,1558年修复这座宫殿需大量楠木,部分木料采自竹溪。清同治版《竹溪县志》记载:“竹溪县鄂坪乡慈孝沟距县城三十公里,地势幽狭,两岸峭削,水出柿河。其地昔年多大木,前明修故宫殿,曾采皇木入此,壁间镌诗三章,年代姓名俱全,字径三寸,诗曰:‘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未得,于焉踯躅。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既得,奉之如玉。木既得矣,材既美矣,皇堂成矣,皇图巩矣。’明嘉靖戊午年,光华县知县福人廖希夔撰,典史华亭瞿华书。”上世纪八十年代,文物工作者曾就此到故宫求证,得到确切答复。此摩崖石刻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序列。
 
    从楠木到贡木,已是不争之事实。现在新洲乡烂泥湾村的一座山头上还存有一大片楠木林,专家判定最粗壮的一株楠木树龄至少在500年以上,有三人合抱粗,树高30多米。树林四季常青,每株树蔸下几乎都有清泉汩汩流出,夏天清凉彻骨,冬天则雾气蒸腾,颇为神秘。
 
    实事求是地说,竹溪在开发贡木文化上才刚刚起步,形成规模效益尚需一段时日。但该县早已从因木得名的事实中获得启示,多年前便开始大力保护以贡木为主的古树,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使竹溪成为真正的天然 “氧吧”和世外桃源,其中蕴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随着谷竹高速公路的上马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的推进,竹溪这块藏在深山人不识的风水宝地,必定会成为人们旅游养生的首选地和目的地。 “一株贡木就是一道风景,一片树林就是一笔巨大财富”,这已不再是遥远的神话。或许,这就是贡木文化的衍生效益。
 
    “借得春光裁锦绣,换回朝霞映朝晖。”文化决定竞争力,文化就是生产力,相信这一论断将在竹溪不断得到检验和升华。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使竹溪成片的千年楠木林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带上的一大亮点。该县在利用楠木林开发旅游产业的基础上,科学开发楠木产品,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目前,天然生态的贡木梳、贡木筷等产品俏销省内外。(作者:孙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