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效益大幅降低 猪禽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十堰市2010年上半年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
十堰市畜牧兽医局
半年来,全市畜牧兽医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抓好畜牧生产、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全市畜牧业生产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生产指标全面增长,但猪、鸡产品市场价格下滑、养殖效益大幅降低,规模养猪场(户)普遍亏损,猪禽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一、上半年畜牧业生产现状
据畜牧兽医部门调查统计,上半年生猪存栏165.6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2.78万头,同比分别增长0.5%、11.1%,生猪出栏93.71万头,同比增长2.94%;牛存栏29.33万头,同比持平,出栏3.53万头,同比增长4.44%;羊存栏78.84万只,同比增长9.6%,出栏33.08万头,同比增长18.14%;禽存笼1379.33万只,同比增长11.3%,出笼1195.02万只,同比增长25.04%;禽蛋产量24609.7吨,同比增长19.2%;肉类总产量102853.4吨,同比增长8.64%。
二、畜禽价格行情分析及下半年生产预测
1、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养殖效益急剧下滑
今年春节过后,生猪市场价格急速下滑,目前猪粮比价只有4.7:1,连续多周低于6∶1的盈亏警戒线。6月中旬,十堰地区毛猪收购均价8.9元/公斤,同比下降38.2%,集市猪肉均价15.3元/公斤,同比下降33.4%,仔猪17.3元/公斤,同比下降59%。在生猪市场价格疲软的同时,饲料价格却大幅上涨,目前玉米市场收购均价1.9元/公斤,同比上涨18%,麸皮、米糠、配合饲料等比去年同期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涨,今年上半年猪粮比价持续走低,养猪效益低下,养猪业处于亏损状态,一般养殖户每头猪亏损约100~200元,规模场每头猪亏损约150多元。
而造成这次养猪业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一是2007年、2008年因全国猪源紧缺,生猪市场价格高价位运行,养猪利润可观,吸引了大批投资者进入养猪行业。我市两年来建成10个万头猪场, 改扩建标准化养猪场 96个,建设“150”养猪模式户329户,由于母猪存栏增加,仔猪繁殖增长较快,春节前后育肥猪相对集中出栏,生猪市场销售供大于求。二是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不断大幅上涨,部分养猪户降低成本,提前出栏生猪,造成短期上市量增多。三是生猪养殖和加工环节脱离造成生猪市场波动不断。一些猪肉加工企业采用“买全国、卖全国”的方式,既减少了因建立稳定养殖基地的投资,又能在生猪市场价格过高时,减少收购,避免风险;在价格大跌后,淘取到价格低廉的原料,获得暴利。生猪养殖与加工均没有与市场需求紧密连接,因此,养猪业始终在时而一哄而上,时而一哄而下的怪圈中发展。
2、家禽:市场价格低迷,禽业生产保本微利
据家禽市场价格行情调查,6月上旬市场活鸡均价为12.6元/公斤,同比下降11.9%;鲜鸡蛋8.5元/公斤,同比增长12.8%。进入夏季,居民以消耗库存肉类为主,使肉鸡市场、禽蛋市场销售不旺,价格回落,再加上生猪行情低迷,对家禽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抑制作用。同时3-6月是家禽出笼和产蛋高峰,供大于求,导致了家禽市场价格持续低迷。
3、牛羊:市场价格有所下降,但生产发展趋势良好
据牛羊市场价格行情调查,6月上旬市场牛肉均价32.3元/公斤,同比下降2.3%;毛羊均价在13.3元/公斤左右,同比下降17.7%,羊肉25.6元/公斤,同比下降18.7%。随着夏季来临,牛羊肉需求也进入季节性淡季,牛羊肉消费量减少,价格有所下降。
今年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而6月中旬畜产品价格却比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主要原因:一是季节性表现,春夏季来临天气回暖,各种蔬菜供应量增加,加之6月气温炎热,居民对肉食品消费进入淡季,造成消费需求相对减少,影响了销售价格;二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部分居民无经济能力消费肉食品。
据上半年全市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及分析,预测第三季度养殖效益仍可能在平衡点上下波动,目前由于天气转热,猪肉消费步入淡季,并且收储肉后,市场仍然面临放储的问题。同时,多变天气带来的疫情,使人们的补栏积极性不高,后期面临的供求矛盾仍然会笼罩着生猪市场,预计近期生猪价格上扬空间不大,春节前会有所回升。
三、建议与应对措施
一是积极引导养殖户优化猪群结构,加快淘汰老龄、劣质低产母猪,选留和补充高产母猪群,稳定生猪生产能力。
二是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要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和技术指导, 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综合生产能力,转变发展方式,从根本上保障生猪生产的平稳发展。要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推广节本增效饲养管理技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率,增加养殖收益。
三是支持和引导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与外界的产销对接,拓宽生猪销售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