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新闻 >> 正文
竹溪县全力开展抗灾自救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7月21日7:5 文章编辑:吕正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7月21日讯(县民政局):2010年7月16日19时至19日7时,竹溪县持续发生强降雨灾害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抗灾自救工作,全力恢复受灾群众生产生活。
    一是高度重视,紧急部署明职责。灾情发生后,县委书记余春存同志坐镇县防汛指挥部指挥防汛抢险工作,并紧急召开防汛领导小组全体指挥长会议,对防汛抗灾工作进行紧急部署;县长余世明同志在上海出差期间多次打电话询问灾情,密切关注县内抗灾抢险工作,并迅速从上海返回竹溪,指挥全县防汛救灾工作;同时县四大家领导、县直各部门负责人立即赶赴重灾区组织抗灾抢险工作;省委第七巡视组在竹溪巡视期间,高度关注竹溪防汛救灾情况,并深入部分受灾严重乡镇查看指导防汛救灾工作。县委、县政府先后三次下发紧急通知,对全县防汛抗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地做到险情不除、思想不松、领导不走、队伍不撤。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乡镇干部和村组干部包户的抢险抗灾工作责任制,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严防死守,严阵以待。全县8个系统工委组织2000多名县直机关干部及民兵应急分队组成抢险突击队,分片包干投入抗灾抢险工作。同时,由县领导带队,组成5个抗灾救灾工作专班分赴各乡镇,组织动员1500多名乡村干部,全面开展防灾抗灾工作。
    二是突出重点,全力以赴排险情。针对强降雨灾情,县委、县政府在第一时间启动防汛抗灾Ⅰ级预案,采取果断措施开展抗灾工作。突出四个重点,即突出水库排险、突出地质灾害防范、突出在建重点水利工程排险、突出科学调度水库运行水位排险。县鄂坪电站总库容2.92亿立方米,因变压器维修供电中断,导致泄洪闸门无法提起。在恢复供电过程中,遭遇18日特大暴雨,上游镇坪县最大来水洪峰达2230立方米/秒。至18日下午3时发电线路和变压器抢修完时,洪水已经入库,情况十分危急。县防指在接到情况报告后,县委书记、县防指政委余春存等带领水务、安监、水电办等负责人迅速赶赴现场,命令提闸泄洪,随即启动第一孔闸门,下午6点完成了第三孔闸门的开启,同时随时根据上游洪峰来量,科学决策泄洪量,确保了电站安全。对地质灾害方面,因持续强降雨导致城关镇新胜村出现滑坡体险情,直接危及周围群众15户56人。险情出现后,县防指立即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及镇村干部赶赴现场,冒雨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全县因地质滑坡共转移  300多户1300多人。同时,县防汛办安排10多名技术人员分赴全县在建电站、重点水库,严密监测坝体,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并积极与市防汛指挥部及周边县市联系,咨询有关水利、气象专家,研究雨情、水情和险情,及时掌握降雨情况,适时进行天气会商,指导各乡镇开展防汛抢险工作。
    三是以人为本,妥善安置保平安。在防汛抢险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提出“两保”目标,一保证不死人,二保证不垮坝,坚持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减轻人员伤亡。针对城区人口密集、内涝严重、上游多个水库水位超汛限运行、防汛形势异常严峻的实际情况,迅速组织县直机关干部,实行分片包户,对房屋进水农户进行转移,对各乡镇危房户、地灾威胁农户进行撤离安置,并对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全力进行营救。充分利用学校教室、村委会办公室及乡镇福利院等房屋,全县共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1030多人,成功营救被洪水围困群众31人。各乡镇对重灾户实行干部“一对一”包户帮扶,坚持“谁包谁负责”;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及时预拨救灾资金150万元,对因灾转移群众及时发放帐篷、食品、纯净水、药品、被子等救灾物资,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有被盖,有病能医,确保生活不出问题。目前,被转移群众生活有保障,情绪比较稳定。
    四是多措并举,千方百计保畅通。本着先急后缓、先省道后县道、先畅通后完善、先交通后其他的原则,迅速调集30多台套铲车、装载机等大型施工机械,集中人力、物力,全力抢修交通、电力、通讯等受损基础设施,保证尽早恢复灾区生产生活条件。目前,305省道交通基本恢复,城区供电、通讯、广播电视基本恢复,供水部分恢复。各乡镇正对受损的供水管道、河堤、公路、农田等进一步核实,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恢复方案,组织农民投工投劳,县乡给予资金扶持,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
    五是统筹兼顾,自力更生抓自救。灾害发生后,竹溪县委、县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抗灾自救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在做好抗灾防灾的同时,教育引导受灾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尽一切可能做好农业生产自救和工业恢复生产。在组织群众互帮互助互济的同时,发挥县直单位对口帮扶职能,动员社会力量抗灾救灾,形成抗灾合力,力争当年损失当年恢复,确保全县抗灾救灾工作取得卓实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