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新闻 >> 正文
丹江口市实施“五项工程” 助推“五个基本”建设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6月2日5:50 文章编辑:吕正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6月2日讯(胡光泉):丹江口市积极探索创新,大力实施“五项工程”破解基层党建难题,有力推进基层党建“五个基本”建设,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实施阵地建设工程,破解农村党员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难题。该市把党员群众活动场所建设作为群众满意工程来抓,采取财政列支、集体出资、结对共建等多种方式,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农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49个,改建38个,修缮80个;建成并使用起远程教育播放点216个;仅2009年全市建成100家农家书屋,全市134家农家书屋实现全天免费开放,今年计划再建“农家书屋”67家,实现村均1家的目标;建设成村级文化互助合作社活动室30多家,并经常组织党员群众举办业余文体活动……全市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有率达到100%;破解了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难题。
 
      二是实施“领头雁”工程,破解基层组织干部干事创业难题。该市创新选拔任用“领头雁”方式,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的原则,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组织委派、公开选拔等方式,选拔好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2010年在乡镇领导班子建设中,公开选拔7名乡镇党委书记、镇长,面向全省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开选拔20名年轻副科级干部,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中;在村级班子换届中积极推行村支部“两推一选”和村委会“海选”,630余名农村“能人”通过竞选成功进入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结合软弱涣散村集中整顿工作,从市直、乡镇办机关选派了3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到薄弱村任“第一书记”。建立了村干部“三定双评联绩定酬”考核机制,出台了《关于完善全市村级干部待遇的实施意见》,连续三年为村干部年增加报酬500元,积极为村主职干部办理养老保险、离任补贴,有效激励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三是实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程,破解农村党员素质不高难题。该市狠抓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点和科技产业示范基地的规范化建设。5月初,投资20余万元在浪河镇建立了全市首个“农村党员科技网吧”正式投入使用;六里坪镇省级示范培训基地、习家店铧场洼果园厂等“五大实践基地”有计划展开培训工作,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现代远程教育网点实现全覆盖;网络信息、电化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结合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需求,精选科学发展观知识、践行科学发展观先进典型、农村实用技术等课件,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观看、现场指导,提高了党员群众运用科技发展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共组织各类教育培训3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和群众8000多人次,农村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实用、灵活、直观、便捷的培训服务体系,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
 
      四是实施创业激励工程,破解农村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难题。针对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农村基层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我们大力开展“一带双培”活动,即每名村党支部成员联系帮带一名优秀农村青年,把优秀农村青年培养成党员,把优秀青年党员培养成村干部,通过集中训、跟踪管、专人带加试岗锻炼的“3+1”培养模式,350余名优秀青年党员被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逐步改善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服务,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成长铺路搭桥,把成熟的大学生村官及时提拔到村两委班子中来,共有8名大学生村官在村两委换届中进入班子,3名大学生村官成功申请了“扬帆计划”资金。
 
      五是实施关爱党员工程,破解农村党组织凝聚力不强的难题。该市将村级党员干部的报酬与工作实绩挂钩,对重点工作实绩突出、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认真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离职生活补助等制度,让村干部心有所安,工作有“干头”;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定期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让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建立联村领导、包村部门、党建工作指导员与村级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共结成320个帮扶对子,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