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太和医院引进留德博士后孟忠吉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3月15日8:34 文章编辑:吕正
 
着手打造华中地区CIK细胞治疗肝炎和肝癌基地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3月15日讯(特约记者梁时荣) 3月上旬,拥有国际标准的CIK细胞治疗肝病技术细胞培养室在太和医院肝病研究所建设落成,这一华中地区首家CIK细胞治疗肝炎和肝癌基地的诞生,标志着太和医院在肝炎、肝癌防治技术方面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CIK细胞”中文译名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抗肿瘤活性,该细胞治疗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免疫学治疗方法。运用该细胞治疗肝病这一高新技术,能有效的清除血液中和肝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该细胞能识别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通过与肿瘤细胞接触直接杀伤肿瘤或分泌多种抗肿瘤和抗病毒的细胞因子抑制肿瘤生长和病毒的复制。同时该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还能有效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病人自身抗肿瘤和抗病毒的能力。
    主持这项国际尖端技术的是曾在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医学院病毒所进行博士后研究的孟忠吉副教授,现为太和医院肝病研究所所长、感染科常务副主任,为郧阳医学院“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 
    据了解,孟忠吉所长于2005年2月至2009年3月在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抗病毒感染与免疫、乙型肝炎的基因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曾参与德国自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学科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承担完成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一项,其研究成果分别在乙型肝炎病毒国际分子生物学大会、欧洲肝病会议及德国病毒学年会上作大会发言或大会交流。发表SCI 论文12 篇,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3项。
    孟忠吉所长在德国期间,主要从事乙型肝炎的抗病毒基因疗法和免疫调节治疗方面的研究,曾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小分子RNA干扰乙肝病毒后可以增强先天免疫功能;利用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详细研究了这种小分子RNA对于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以及DC疫苗和其他小分子化合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和抗乙肝病毒作用,从基因和细胞水平探索治疗乙型肝炎的新方法,这些新方法在动物水平已显示在乙型肝炎治疗方面的独特疗效。
    孟忠吉所长于2009年4月回国后到太和医院肝病中心工作,经过在国内多家权威医院的考察,结合我国目前乙型肝炎、肝癌及其他肿瘤发病率高的现状,特别是乙型肝炎仍然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开始着力建立乙型肝炎免疫调节治疗研究的技术平台,将开展以CIK细胞技术和DC疫苗等为主的乙型肝炎、肝癌生物治疗技术。医院先期投资数百万元为其建设了肝病研究所CIK细胞治疗研究室。该研究室拥有一批在国内省内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医学专家,尤其是解放军261医院生物技术诊断与治疗中心李丁教授的加盟,使太和医院开展CIK细胞治疗如虎添翼。
    据孟忠吉所长介绍,CIK细胞治疗肝病技术是一项国际尖端的技术,具有传统药物和手术治疗无法比拟的优势。绝大多数经过CIK细胞治疗的病人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能够促进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包括疼痛减轻,食欲、体力增强,睡眠、精神状态改善等,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能抑制肝炎病毒复制,促进肝功能好转;在肝癌病人经过手术、介入等治疗的同时,结合CIK细胞治疗可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防治肿瘤复发;部分不适宜做手术、介入或其它治疗的肝癌和其他肿瘤患者,也可进行CIK细胞治疗,提高身体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稳定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乙肝诱发的肝癌患者肝移植前进行CIK治疗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低术后乙肝复发率。
十堰新闻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版权所有,所刊稿件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