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宫位于天柱峰东北展旗峰下,距复真观7.5公里。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禹 迹池、宝珠峰。此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是武当山上保存较完整的宫观之一。主要名胜有龙虎殿、十方堂、紫霄殿、佳音杉、父母殿、东宫、西宫、太子岩等。 此地周围岗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故曾被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从刻有“紫霄福地”匾额的福地殿进入龙虎殿,可见青龙、白虎泥塑神像侍立两旁,形象威严。沿数百级台阶循碑亭穿过十方堂,有一座宽敞的方石铺面的大院落,院上三层饰栏崇台,捧拱主殿紫霄殿。紫霄殿进深五间,重檐九脊,翠瓦丹墙。殿中石殿须弥座上的神龛内供奉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塑像和文武仙人坐像,两旁侍立金童玉女、君将等,铜铸重彩,神态各异,是我国明代艺术珍品。殿左放着一根数丈长的杉木,另一端可听到清脆的响声,而称为“响灵杉”。大殿四周神龛内,陈列着数以百计的元、明、清代铸造的各种神像和供器,堪称我国铜铸艺术的宝库。紫霄殿后是父母殿。此殿崇台高举,秀雅俏丽,殿内正中的神龛上供奉真武神的父母像,即净乐国王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琼真上仙像。左神龛内供奉的是观音,右神龛内供奉的是三霄娘娘、送子娘娘等,称为百子堂,是昔日善男信女求儿女的地方。 1982年2月28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之一。 紫霄宫是武当山道协的办公地,每年举行三月三、九月九庆祝活动,就在此处做道教法事。
龙虎殿:穿过金水桥,沿石阶而上,便是龙虎殿。紫霄宫龙虎殿建在高大台基上,悬山顶砖木结构,绿色玻璃瓦屋面。殿外为八字墙,墙上饰以琉璃琼花、孔雀等图案。殿内阴森恐怖,正中供奉王灵官,披甲执鞭,面容威严,两侧分别是青龙和白虎泥塑神像,高大威武,形象生动传神,使人望而生畏。据考证,这两尊神像为元代著名塑像家刘元一派的传世作品,是武当山泥塑艺术珍品。
武当山各主要宫殿均建有龙虎殿,供奉青龙白虎,以渲染朝拜真武的临前威仪。在传统道家文化中,青龙白虎与修身养性方法有着密切联系。青龙在阴阳二气中属阳,而白虎在阴阳二气中属阴。把青龙白虎置于一殿,喻含有中国道家修养生术的方法,即调养肝、肺之气,可以达到阴阳相济之效。当然,也具有斩除邪念,正本清源之功用。
御碑亭:紫霄宫中对称耸立着两座御碑亭,为明永乐十年敕建,坐落在高大石台之上。亭呈方形,四方各开拱门。亭内置巨龟驮御碑,都是用整块青石雕凿而成。雕刻精细,造型逼真,形体完美,是世界罕见的石雕艺术品,极为珍贵。
御碑亭,是武当山各大宫观必不可少的建筑之一,两座碑亭分别置放两通御碑,一是圣旨碑,颁布明成祖对武当山的管理规章;一是纪成碑,记述着永乐皇帝为什么要修武当山及其过程。
御碑亭是武当山明代建筑特有的,象征高等级宫殿的重要标志。据考证,御碑亭代表着中国铭文形式的重要的阶段,亭中巨龟驮负御碑的雕塑,是由上古时的龟甲铭文形式演进而来,古人认为,只有巨龟才有资格向天下传达重要命令。
朝拜殿:登上紫霄宫第三级阶地,到达第二座殿堂——朝拜殿。这里原是十方丛林,是云游道士挂单的地方。相传,在明朝时,香客信士只能在此朝拜真武,只有皇上到武当山祭祀时才能到紫霄大殿,因此称为朝拜殿。紫霄宫朝拜殿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道教内部十方丛林道士挂单的地方,所以又叫十方堂。
十方堂建于明永乐年十年。殿堂两侧建有八字墙,墙上饰琼花、珍禽图案,墙下为琉璃须弥座。殿内正中供奉铜铸鎏金真武像。
据记载,武当山在明朝成为全国的道教中心,全国各地道士游方挂丹者络绎不绝,因此设立十方堂,专门安排接待来往道士。历史上,道教全真派有“千里不拿粮,万里不拿柴”的规矩。只要在同派庙宇挂上丹,便可长期安排食宿。但挂丹的程序较为严格,怎样抬脚起步,如何施礼以及谈话有什么内容等等都有一套规矩。这些规矩相当于现在的考试,用以分辨真伪。
站在十方堂前,御碑亭、龙虎殿、宝珠峰、赐剑台尽收眼底,古柏、蹬道、流水、青山,更是构成了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皇家建筑的气魄和神妙,会使你虔诚之心油然而生。
紫霄大殿为紫霄宫的正殿,是武当山保存下的唯一的一座重檐歇山式木结构殿堂。这座在中国古建筑中屈指可数的抬梁式大木结构的道教建筑,其结构、布局科学合理,艺术风格协调统一,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独具风貌。同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沉积有历代工匠的技术和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国明清建筑的辉煌成就,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最让人眼花缭乱和赞不绝口的是大殿内部,整座大殿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构思巧妙,造型舒展大方,装修古朴典雅,陈设庄重考究。大殿内设神龛五座,供有数以百计的珍贵文物,大多为元、明、清三代塑造的各种神像和供器,造型各异,生动逼真,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正中神龛供奉真武神像,为明代泥塑彩绘贴金,高4.8米,是武当山尚存最大的泥塑像。这里还供奉着一尊明末清初纸糊贴金神像,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纸糊神像,它集聚了中国古代纸糊、雕塑、贴金、彩绘、防腐等工艺的精髓,是一件文物珍品,对研究中国古代纸糊工艺有很高的价值。
大殿屋脊由六条三彩琉璃飞龙组成,中间有一宝瓶,闪闪发光。因为宝瓶沉重高大,由四根铁索牵制,铁索的另一头系在四个儿童手中。传说,这四个小孩护着宝瓶,无论严寒酷暑和风雨雷电,他们都坚守岗位,确保宝瓶不动摇。因为所在位置比殿里供奉的主神还高,所以叫他们“神上神”。而老百姓看他们常年累月的风吹日晒,则叫他们苦孩儿。
紫霄大殿自明永乐年间重建后,历代对其进行了大小十余次维修,才得以保持往日的风采。1994年,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考察武当山时深有感叹:“在这里,看到了按传统方法修缮古代建筑的例证”。
父母殿:紫霄大殿后的高大崇台上,建有父母殿。这里古树参天、清山如黛,高敞清幽,是武当山最佳胜境之一。紫霄宫父母殿为三层砖木结构。殿内设有三座神龛,正中神龛上供奉真武大帝生身父母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的造像,道士信徒尊称为圣父圣母。
据考证,父母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早年毁废,现存建筑为清末重建,遗存有清代的建筑风格。武当山各大宫观都设有父母殿,是武当山皇家庙观的重要特征之一,这里体现有武当山道教提倡“三教合一”的宗教特征。
明代,皇帝把道教总分为全真、正一两大派:以炼养为主的诸派归统于全真派,以符篆为主的各派统归于正一派。由于道教全真派自兴创时就提倡三教合一,其门徒皆遵从始祖王重阳“儒门释户道相遇,三教从来一祖风”的办道原则,改变“出家人六亲不认”的旧章,宣扬孝道。于是,父母殿便成为敬奉父母的殿堂,用以教化世人。因此,武当山道教亦有“三教合一”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