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竹山县深河乡100余外出打工农民回乡创业当老板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频道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4日8:7 文章编辑:晓华

十堰新闻频道114日讯(曾章题) :“朱书记,我要建一个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上的养牛场,请乡党委政府在我发展的过程中多给予指导和支持”。近日,竹山县深河乡党委书记朱德彬在该乡两道村督办工作时,村民陈祖忠指着他正在建设中的养牛场说。陈祖忠于97年在外打工创业,承包过煤矿、铁矿,承建过高速公路、铁路等工程,现拥有资产五、六百万元,回乡创业是他一直的心愿。

笔者通过深河乡党政办了解,该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年外出务工人员占全乡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如今,不少农民通过外出务工经商,不仅鼓起了腰包,而且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掌握了技术和管理经验,返乡创业的热情很高。为顺应这一趋势,近年来,该乡结合乡情,不断发展壮大茶叶、畜牧、林特三大产业,为广大农民工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渠道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引导扶持有资金、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出台了“信息免费、技术支持、协调资金和帮助销售”等优惠政策;对已经创业并初具规模的农民工采取“引大扶小、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措施,引导创业农民工建立协会或成立合作社,通过互帮互助促进产业壮大发展。该乡每年为农民提供务工和创业信息200多条、免费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使三分之二的农民工掌握了1-2门技术,帮助许多农民工实现了由“小麻雀”到“金凤凰”的转变。据统计,在深河乡,有126名在外创业成功农民工回乡在家门口圆了老板梦。

井泉村黑羽草乌鸡养殖合作社社长石代友介绍说:“由于在家也能创业发展,没必要舍近求远,根据我的发展情况,在家乡挣的钱不比外地少,而且还在家门口,家里的大事小情也能帮衬着。”据了解,在年收入水平相差不大,既能照顾家庭,又可节省外出打工出行成本的情况下,“跑远不如就近”不仅是石代友的亲身体会,更成了深河乡许多农民工的共识。

在深河乡,许多农民工多年外出打工收入高,积攒的积蓄也多,但他们看到家乡的快速发展,选择了回乡创业当老板,茅坝村村民王迪明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他在外打工二十多年,年收入相当可观,积累了一些资金,由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转变。于2006年,在乡党委、政府帮助下,投资200多万元返乡创办了竹山县郧吧黄牛繁育场和竹山县深河乡郧吧黄牛合作社。目前,他的养殖场有种牛117头,年纯收入10余万多元。他自信地说,养殖场不愁销路,而且信息也灵通,下一步还要再扩大养殖规模。

“在家乡投资办厂,有政府支持,成本又比较低。同样这种条件,在外地是无法独立创业的,并且投资成本要高得多,创业环境当然是家乡好!”王迪明、石代友都有同感。

    “大批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实现了农民工向创业者转型,不仅自身转变了观念,提高了经营素质,大大增加了收入,而且还为其他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深河乡党委书记朱德彬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