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竹溪县十大孝星评选活动初审出炉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频道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7日7:51 文章编辑:晓华

十堰新闻频道1117讯(桂绪成、罗立政):昨日,笔者从竹溪县老龄办获悉:由该县文明办、县民政局、县老龄办联合组织开展竹溪县“十大孝星”评选活动,自7月份宣传发动以来,历时了3个多月,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自下而上,群众推荐、层层评选的办法进行的。初审候选人已出炉,近日将在媒体上进行公示。

竹溪县首届“十大孝星”事迹简介:

姚维明,男,汉族,19729月出生,县一中教师,家居城关镇。他19958月参加工作。工资仅260元,当年十二月份因天降大雪天气寒冷,九十八岁的爷爷因感冒去世,父亲已七十多岁,无力操办丧事,加之他哥哥身体有病,家庭贫困,可以说是一贫如洗,父亲急的精神错乱,说起了胡话。由于大雪封山不能通车,他在接到电话后徒步三十多公里赶回家为爷爷办理丧事,并向学校提前借支了半年的工资才让年近百岁的爷爷入土为安。1997年冬,他哥哥的病情日渐加重,把少得可怜的工资节约出来为哥治病,当时还在乡中学给学生补完课回到家中过年时,看到哥哥的病已到了危险时期,二话没说立即把他送到县医院住院治疗,在此期间他既要亲自看护,又要四处借钱为哥哥筹集住院费。但最终因救治无效于一九九八年农历正月十三去世,当时家中四位老人(外公、外婆、父亲、母亲)悲痛万分,他一边安慰四位老人,一边强忍悲痛安排办理哥哥的后事。没有了哥哥,家庭的里里外外全部落到老师一个人身上,家中四个老人无人照料,外公、外婆年近九十高龄,父亲也是七十多岁而且视力不好,母亲因孩童时大脑受伤导致智障、精神问题,四位老人生活都不能自理,一边要忙于工作,花钱请了一个亲戚为老人们洗衣做饭,坚持每周至少回去看望老人们一次外婆于当年也因过渡思念去世的外孙而离世,也是他最后一次为外婆穿好寿衣,放入棺材。1998年他的父亲不慎被人骑摩托车撞伤住进了医院,当时正在为初三学生补课的他只得放下手中的工作,到医院看护,开始几天父亲一直人事不知,处于昏迷状态,吃喝拉撒全都是他亲自护理,经过细心照料,三个周后父亲终于病情好转,由于肇事者家庭也很困难,也没有追究他的其它责任,费用都是他四处借来后来慢慢还掉的。十年之后的二零零五年的秋天,父亲也永远离开了。母亲现在和他生活在一起,母亲由于只有三岁儿童的智商,加之身体自小无力,行动不便,所以每天都要照顾她的生活起居,每天要做好饭了递到她手中,她才知道吃饭,要督促她洗脸,为她洗衣服,隔一段时间还要为她理发,洗澡,做这些对老师来说早就习惯了。

冯军,男,汉族,19729月出生,中共党员,县中医院放射科技师,家居城关东郊冯家院。199210月的一天,父亲的胃病又突然发作,疼痛剧烈、腹胀、呕血、滴水不进,病情危重,持续加重,使刚刚步入医院工作不久的他束手无策,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有生命危险,在这紧急关头,他当机立断,不听父亲的拒绝立即送往医院治疗,用他自己刚刚领到的第一个月工资为父亲支付各项检查费用,检查方知父亲患有严重的胃炎、胃溃疡,由于治疗及时,胃才幸免于穿孔,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经过十几天精心治疗,父亲逐渐康复。回家后,又给他做了中药丸剂,巩固治疗效果。2009年冬天的一天,老人心脏病突然发作,送到医院检查,心跳超过正常人的三四倍,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这次病情非常严重,有可能危及生命,他看到父亲身上挂满了监护设备,手臂上挂满了吊瓶,在病情严重的时间里,他忍着刺鼻的气味给父亲端屎倒尿,给他洗脸洗澡,他怕老人受凉,灌上几个暖水袋,放在老人的手边、脚边,每晚还坚持为老人洗热水脚、按摩,使老人天天都干干净净,天天都心情愉悦,经过精心的护理和治疗,老人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在康复治疗时,他仍坚持天天晚上来到老人的床边陪护,给他送饭、削水果、讲故事、安慰老人家直至平安回家。1999年度获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谌俊,男,汉族,197112月出生,向坝乡农技站干部,家居向坝乡向坝村。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为此不仅花光了自己的所有积蓄,还欠下了高额的外债。尽管如此,但他还是一直把一个久病在床的母亲照料的很好。他的老母亲如今已67岁,一生坎坷,2001年,母亲患有双眼白内障、高血压、脑梗塞、胆囊炎等多种老年病,身体较弱,近三四年生活已不能自理。为使母亲能够过上舒适的生活,每天早晨起床后,他都细心地为母亲洗漱、梳头。坚持每天上午让老人家吃一瓶酸奶和一杯豆浆,下午饭后一小时再吃一次水果,每天保证让母亲吃上12根香蕉,吃1次蜂蜜。母亲由于年老牙齿不好,吃东西非常困难,为了方便让母亲吞咽和消化,他每次都要把食品搅碎。寒冬季节饭菜凉得快,中途需要重新热一下,他就专门买了一个电热盘;老人有骨质疏松症,他就尽力搀扶她从四楼下来晒晒太阳,有时用轮椅推着她到街上看看新面貌,让她多接触邻居、接触社会;为了怕母亲孤独,他尽量多抽出时间来陪母亲聊天、看电视;老母亲晚上睡眠不好;老人每天要服三次药,这是最大意不得的,他总是提前将药准备好,以免遗漏,确保按时按量服药。

魏义德,男,汉族,19684月出生,新洲乡民政所长,中共党员,家居竹溪鄂陕大道1802号。他照顾大伯一家。由于大伯和大妈都是老实人,每年粮食不够吃四处借,198410月,他参军到部队,当时每月仅有9元津贴存8元,这1元是买牙膏、洗衣粉等开支,到过节部队发给100元慰问金,还留50元邮给大伯买肥料用。他安葬奶奶。19988月转业刚回到家第10天奶奶过逝,当时弟妹全部外出打工,都没挣到钱,天气又热,回家要得好多天所以都没通知他们一个人回家,大伯和父亲家没有一分存款,立即找到战友们帮助买齐所有的必须品后租车回家体面的办量理后事。他救活大妈。20085月一天大妈到山上砍柴,不小心被蜂群蜇伤30多处,由于没钱只能在家门口就医后导致大小便失禁,后高价请摩托车拉到县医院检查肾衰竭,要转院到十堰,迅速四处求医找到一个高明医生给予治疗半个多月,头发掉了好多,终于能回家了,现弟弟带到河北爱人家一块生活。2009年他又是一人安葬了家中哑巴终身未嫁的姑姑。

2004年—2008年连续获得县民政局先进个人称号,09年度获得县委县政府先进个人称号。

李治海,男,汉族,19642月出生,鄂坪乡东湾村畜牧养殖大户。他的岳父、岳母多病,在当时经济条件比较贫穷、医术还不发达的时候,只能“小病拖、大病扛”。由于二老人的病没能得到及时救治,岳父换上了严重的精神病,岳母的眼睛由于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而完全丧失了视力。在生活上,每日都按时给二老做好三餐。岳母双目失明,每次吃饭,他和妻子定会守在旁边一勺一勺的喂,几十年如一日。平日里有时间他就会主动陪二位老人聊天,宽慰二老的心,使二老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每逢过年、老人生日,他都会给老人买上几套新衣服,让老人和正常人一样,过上好生活。岳父是位精神病患者,一犯起病来,又是打又是闹。他不知挨过岳父的多少拳头和巴掌,但他都默默地承受下来,依然如故的给老人做饭、喂药,照顾老人的起居生活。08年被鄂坪乡政府评为畜牧养殖大户称号。

夏彦,男,汉族,19693月出生,县工商局干部,家居城关镇。母亲多病,弟妹也需大量的书学费,近万元的长期债务一直压在身上,在婚后的几年里,他兢兢业业、别人进入梦乡的时候,他和妻子还在整理店内商品,别人没起床的时候,夫妇俩已开始在店外拾掇。4年里,他用常人无法想象的生活煎熬着自己的日子,为了还账,他不辞辛苦,终于把父母所欠上万元的帐全部还清。由于住房紧张,与父母分居,小两口起早贪晚备料、当小工,给父母盖房子,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回来一起住,照顾方便一些。当房子盖起来之后,他两口子到外地把父母接了回来,住进了自己加层的楼房内。

石勇,男,汉族,19684月出生,县社会福利院院长,家居鄂陕大道。一提起他,只要是知道的人都说他是一心为院民、兢兢业业的好干部。然而,他任劳任怨孝敬照料母亲的事儿更令人交口称赞,由衷佩服。他的母亲现年已经74岁了,94年身患高血压,99年得了中风、偏瘫,两腿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一直由他照顾,六七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母亲,从未埋怨过半句。跟母亲住在一起,陪母亲度过晚年。每到换季或逢年过节,他都要给母亲的被盖洗得干干净净。他从小就耳濡目染,懂得孝道,长大后接过了侍奉老人的重担,自己又身体力行地为儿女作着榜样。他的思想境界和身体力行犹如红梅之香,熏陶着他的儿女,感染着周围的人。

2004-2008连续获得县民政局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个人。

谭学平、男,汉族,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竹溪县公安局丰溪派出所教导员,家居丰溪镇街道。他的母亲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曾患过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特别是2001年因血压高导致高危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每天下班后都要给老人洗衣、熬药、喂饭,长达三年半之久,母亲过世后,他更加注重照顾父亲,几十年来,从没红过脸、吵过架.为了照顾老人,1998年他放弃了在县看守所的优越工作环境,请求调回丰溪工作,后因工作需要,组织上又把他调往泉溪交警二中队工作,但是,离家远了,老人身体不好,不便照顾,2005年他又申请调回丰溪派出所工作,虽然工作环境不如交警队,但是,老人有了依靠,他觉得值。

他曾先后被评为全省公安战线先进工作者、市委市政府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市公安局优秀警官、县局优秀民警等荣誉称号。

邓庆华,男,汉族,196111月出生,中共党员,桃源乡中心福利院院长,家居桃源乡桃源村。2000年出任该院院长至今已有10年了。十个春秋了,他犹如一日,始终坚持以院为家,视老人为父母,视孤儿为子女,兢兢业业,尽己所能,让孤、老、残都享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桃源乡中心福利院在院五保老人共73人,其中,有生活不能自理的、有精神不正常的、有肢体残疾的。他不为其烦,视这些老人为亲人,为他们喂饭喂水。如:2009年腊月25日晚上10,当时外面天空正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邓院长在查房时发现院里一位76岁的方兴坤老人突发心绞痛,生命垂危,他二话不说,脱下棉衣包住老人,迅速将其送到就近的卫生院抢救,幸好抢救及时,老人脱离了危险。

2000年—2007年连续七年被县民政局评为“先进个人”;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县民政局评为“模范福利院院长”;2000年—2009年连续十年被桃源乡人民政府评为“先进个人”。

许美金,男,汉族,1967年出生,泉溪镇张家山村村民,家居本村。他有一双儿女尚在读大学。家里有一位聋哑的叔叔和一位88岁高龄的老父亲。他在父亲身患顽疾的20多年中,父亲寻医问诊,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父亲洗脸擦身、换洗衣服;晚上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父亲病榻前问候照顾,为老人按摩、洗澡,倒屎倒尿。三伏天里,老人因为天气太热睡不着觉,他就为老人买来电风扇,让老人睡得安稳;到了冬天,为了不让老人受凉,他就会给老人铺上电热毯,灌上几个暖水壶,放在老人的手边、脚边,每晚还坚持为老人洗热水脚、按摩,保持老人血脉通畅,使老人天天都干干净净、天天都心情愉悦。父亲住院期间,他每天都是尽职尽责的处理完辛苦繁重的村级工作后,拖着一身疲倦的身体打足精神来陪父亲,向医生细致的咨询治疗情况,为老人端水送药。父亲患病几年,担心老人寂寞,特意买回收音机,还在他床边放置了一台电视机,还安排妻子、女儿和弟弟陪父亲聊聊天、做一手可口的饭菜改善下老人的生活,和老人相处得其乐融融。2006年元月郭承明突患食道癌,先后多次前往北京住院治疗,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先卖粮、卖猪、后来把自己辛辛苦苦盖的房子也卖了一层,总算是老天有眼、保住了郭承明的一条命。

郭承明,男,汉族,19509月出生,农民,家居水坪镇船形寨村二组。他父亲现年85岁、母亲现年87岁;两老的身体一直不行,日常生活均不能自理,他在家尿一把、屎一把的照顾两老从没有过一次埋怨,也未找两个弟弟要求分担,在他心中觉得孝敬父母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要人去督促监督的,年复一年的从不间断,在他患了食道癌的期间,由于自己要在北京治病不能在家照顾两位老人,他特意将自己的妻子留在家中照看自己的两位老人,自己的病在重每天都坚持打电话让自己的妻子多给其父母擦洗几次,老天是有眼的、他是会看到的,他的病终于治好了。回到家他一如既往的照顾自己的父母。

    肖功关,男,1963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县司法局干部,家居城关镇仿古街。他多年来,无论自己的工资是多还是少,总是实行的“三三制”的方式进行使用,即母亲30%、孩子教育30%、家庭生活开支30%,母亲看到他的工资并不高,总是怕他生活太紧张,总是拒绝不要,但他始终还是按工资的比例每月给母亲安排生活。今年农历二月初,母亲因身体不便,摔倒在地炉子边,被开水汤伤了一双手和一支手臂。听到消息后,他连忙赶到母亲身边,把母亲背到了医院,向单位请一个星期假,喂药喂饭,陪伴、伺候在母亲身边只到出院。718,是竹溪遭受百年不遇的大雨的日子,母亲住的是50多年的土墙房,每逢刮风下雨,母亲总被惊吓得睡不着觉,母子连心,心中总担心。母亲的安危。这天,当他全身都滴着水赶回家时,看见母亲披着一张农膜站在屋角边上直哆嗦,屋里全是水,被子都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看到此情此景,近50岁的他竟然无声的泪流满面,脱下湿衣服就背起母亲寄放在了邻居家里。转身找来木头对墙体进行支撑,转移母亲的物品,排出屋内的积水,只可惜,那晚房屋还是倒塌了,不过万幸的是母亲总算搬出来了,差一点母亲就塌在那几间破土墙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