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新闻 >> 正文
不用扬鞭自奋蹄——郧县经济开发区创先争优活动纪实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频道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9日7:49 文章编辑:晓华

韩堂友 

时值深秋,天气渐冷,在郧县经济开发区却依然是“高温”不减,处处是一派火热的建设场面:推土机、装载机往来穿梭,施工人员忙碌不停……湖北川路汽车工业园、凯琦工业园、“郧十”一级路、佳恒大道等一批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快建设步伐。  

郧县经济开发区牢固树立“勇争第一”的思想观念,以实干苦干、创先争优的精神,将移民外迁、项目建设、灾后重建做为工作的核心,抓稳定、抓服务、抓建设。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创先进,普通党员争优秀”已经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正被生动地写进开发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移民外迁: 群策群力谱写“和谐曲”

8月下旬,随着两批次2661211名移民零矛盾、零事故地顺利搬迁完毕,郧县经济开发区在全县率先圆满完成了移民外迁任务。郧县县委、县政府发出通报表彰。

郧县经济开发区外迁移民工作从表象上看,移民数量及规模不是很大,但由于特殊的地域优势和开发区大建设的诱人前景,给移民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工作举步维艰。如何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移民工作目标?首先创新工作机制,该区抽调了380多名干部职工,组建了48支工作队进村入户抓矛盾化解等移民工作。建立了“县领导包村、区领导包组、工作队长包片、工作队员包户”的四级联保包保责任制。按照每户移民23人包保落实“包矛盾化解到位”等“十一包”责任,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强大移民工作合力;其次是推行“一线工作法”该区将区移民工作指挥部从区机关挪到移民村工作现场,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决策在一线形成,指挥在一线落实。工作中无论是县驻点领导还是县直包保单位“一把手”,也无论是区直干部还是包保教师员工,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忍饥挨饿,尽职尽责。驻点县领导徐生坤有五样东西从未离过身:药品、雨伞、筒子鞋、手电筒、笔记本,全区266户的移民家里无不留下了他深深地足迹。据统计,该区移民工作中,全体党员共收集意见建议1800多条,解决具体问题2200余个,成功化解矛盾1000余个。

项目建设:百舸争流演绎“加速度”

该区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围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这个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党员刚不立足本职岗位,在“服务项目拆迁一线、服务项目施工一线、服务项目维稳一线”中创先争优,促使他们在项目一线“赛马”,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

在服务项目建设中,各村党支部把党旗插在阵地上,带领党员冲在火线上,担当了征地拆迁的“急先锋”、项目建设的“突击员”、服务项目的“勤务员”,保证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在普新工业园建设中,二道坡村党支部书记秦常林率先搬出了3层新楼房,带动了周围42户整体搬迁;当佳恒大道建设受阻时,蔡家岭村党支部带领20多名党员日夜轮值坚守在第一线,400多亩土地的征用和59房屋的拆除仅用了40天就全部完成。

今年四月份以来,在湖北川路汽车工业园建设搬迁中,涉及搬迁的党员党员带头签协议、带头搬迁、带头动员群众,影响和带动了广大群众实施搬迁。与此同时,所有机关党员、干部与87户搬迁户结成对子,帮助搬迁群众打扫卫生、搬运家具,用真情、真心、真意做通广大群众的思想工作,使500多名搬迁居民如期搬进临时过渡安置房,为确保湖北川路工业园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湖北川路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远勤山站在工地上感慨的称这样的拆迁是“郧县经济开发区的深圳速度”。

在“郧十”一级路项目建设中,施工单位组织了以党员和团员为骨干的施工“突击队”,充分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和“5+2”、“白加黑”精神,不怕危险深入隧道开挖施工现场,钻研攻破各项施工技术难题,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困难,快速推进了“郧十”一级路的建设。目前,隧道工程已完成左线上导坑开挖支护372米,占设计数量的77.5%;右线上导坑开挖支护392米,占设计数量的82.5%,大大超出计划工程进度

灾后重建:众志成城奏唱“胜利歌”

“感谢政府,感谢王书记,要不是你们,我咋会这么快住进新房啊……”1026 左启握住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王成新的手,热泪盈眶的说。

7.24”洪灾给给郧县经济开发区造成严重影响,引起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房屋垮塌,公路损毁,农作物被淹……全区11个(居)受灾,受灾人口964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95.4公顷,毁坏乡村公路1041880米;农户房屋倒塌18户直接经济损失达1213亿元。

花庙沟村左启在洪灾中房屋倒塌,家产损失殆尽,他欲哭无泪。726日上午,开发区党工委领导徐生坤、王伟等亲自到他家看望慰问,并当场决定由王成新同志担任他家房屋重建组长,采取政府支持一点、自己筹一点、亲朋好友帮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房资金,帮助重建。王成新连续21天住在建房的工地上,指挥材料购买及运输,督办建房进度。为了让18户倒房户尽快住进新房,党工委成立18个工作组,帮助重建,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建房的质量与进度。

王家湾村吴家沟水库洪灾泄洪区有500米被毁损,威胁下游500亩粮田,党工委组织10名党员带领200多名男女老少冒着滚滚热浪,挥扦抡锄,仅用10天时间维修完毕。    

“生产自救早安排,不等不靠干起来!”在该区乡村,一幅幅生产自救的标语格外醒目,激励着灾区人民生产自救、补损增收。区党工委提出了“粮食损失经作补、农业损失劳务补、农村损失城市补、种植损失养殖补”等举措,引导灾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短、平、快”种养项目。组织10名农技人员下到灾区,指导改种、补种。党员干部深入农村,积极开展送种苗、送信息、送资金、送物资活动,帮助灾民补损增收。对于损毁严重、无法恢复的稻田,改种秋红薯、蔬菜等作物。

截至目前,18户倒房群众全部住进新家,1041880米毁坏道路维修完毕,水库维修8处,水毁粮田300多全部改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