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指路。
——引自巴金《灯》
依稀之“灯光”,照我而壮行
——记自强不息的尿毒症患者胡启俊的人生追索
黄小彦 曹相进 肖爱民
“我的繁殖羊,我妈先帮养……不到一年,3只成了5只,每只都重了40多斤。”“家乡山场辽阔,草叶嫩肥……牛贩子到养殖户门口收牛羊……我想第一年养羊200只,养牛20头,当年能创收10多万……再之后,办个养殖场……”
颈部插着的透析胶管上贴着纱布、脸上才恢复的一丝血色、极度虚弱中的他心驰神往……这个刚做完血液透析的可爱娃娃脸更显无邪更端庄。不由,你想起小时唱起的那歌词: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相似的是,两放牧人向往同样执着;不同的是,本文的主人公现躺在家陡四壁的出租屋,小夫妻俩为追寻那盏依稀摇曳的人生“灯光”,咬着牙四处借钱,“败”着家血液透析,只为一个近在眼前的希望——做肾移植手术,但这个希望又远似天边——天文数字的手术费从何而来,能否找到合适的肾源……
“这个人这个家,十里八村留美名”
我们的故事主人胡启俊,今年32岁,竹山县官渡镇小河村人,200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后,为便于救治于今年元月租住在张湾区花果村。
“我出嫁到小河村半年后,才弄清了谁才是他们家的人。他一家呀,十里八村留美名。”同村的邻居张惠讲述了启俊的一家人——
30年前,已50多岁落户在小河村的外乡孤老孙家贵体弱多病且常常饥一顿饱一顿。时任村支书的启俊的父亲,索性把沈老人接到自己家,吃喝穿戴、洗桨缝补全由启俊母亲操持。日子虽紧巴,可融融亲情却不知不觉养好了沈老人的身体,直至20多年后老人在启俊家寿终正寝;启俊的弱智伯父,启俊母亲侍候他如公公婆婆般尽心,至今70多岁的伯父仍生活在启俊家中。沈爷爷、傻伯伯、爷爷、奶奶、父母亲和启俊兄妹,连同李传英、胡根庭等失去亲人后的几孤老,都与启俊一家共同组成过这个特殊“家庭”。
继承了父亲的慷慨豁达热情,刻下了母亲的勤劳厚道善良,启俊早学会了怎样做人。逢年过节,启俊母亲总变着法做一锅豆腐、炖只鸡,启俊总学着母亲把好肉块盛进老人碗底,把仅有的一点留自己碗面;上学、放学路上,看谁挑担子累了,他都会主动帮助;谁家的牛没看好,他都会把它赶出庄稼地……
听说我们要看启俊,他小学时的班主任郭伦友早等那里, 郭 老师向我们讲了他这个忠实的学生:天天都笑咪咪的小启俊领悟力强爱运动,听讲认真不捣蛋,不论做功课还是考试,他都答案正确速度第一。
佛洞河,是一条与外村接壤的河,还是村民出村、孩子读书必经的河,而逢下雨便河水翻腾、石桥被淹。高年级时的启俊,一到雨天就多了一种责任:牵老人过岸,背小同学过河。
“小交通”是乡亲们送启俊的昵称,说的是启俊常为他们传通知送消息:小河村山大人稀,方圆30多公里,每次村里开会,三个干部全抽出,也得跑一天;事紧人手紧时,通知难到位。“我跑得快,也不累,你们就放心让我去!”而每次通知过后,启俊忘却的是脚上新的血泡,在意的是 向 老师或同学请教并补上落下的课程。
“我不能倒,必须撑起这家门”
在启俊夫妇租住的小屋,他不谙世事的两岁儿子,在病怏怏的父亲和愁苦的母亲身边蹦来跳去,他哪里懂得苦命父母亲此刻的心境!
与启俊相识,是2001年,出生于黄梅县孙坝村的刘秋萍,全家仅靠3亩地维持5口人的生计,初中刚毕业,她不得不违心地告别书本加入打工者的行列。在广东恒宝橡胶厂,她与胡启俊同做的是制鞋缝纫工。质量过关、按件计资、计件计时的工资制度,使工友们你追我赶抢着做事。言语不多的胡启俊,不论贴鞋边,缝鞋口,还是做鞋样,从没出过一次费品。待料待工时,又总爱逐磨各机具的构造,以致于只瞅瞅活路的质量,就知道故障在哪、机具有没有问题。女人们虽手脚灵巧,但遇到机器故障时却束手无策,这又责无旁贷的成了启俊的事:送布牙跑不动了,他重新给人挫挫,让牙条好跑省力;夹线器滑丝了,他把它卸下来换新……唐梅菊、孙灿影、陈永秀等同事对他赞不绝口,但启俊说“男同志干这活顺溜”。
厂里为赶活儿有时加班到下午两点,一班下来肚子饿的咕咕直叫。“在车间我年龄最小,第一次远走他乡,替我管钱物的舅舅从不给我零花钱”。秋萍说,胡启俊看出了她和另一工友的心思,二话不说走出车间。当香喷喷的3份粉丝汤端到我们面前后,他还把自己碗的几块牛肉分给了我俩。他说“你们年龄小,不要饿坏了身体。”我好感动,这个时时为别人着想的小伙,他身体透支的情况比我们还严重!
启俊的品格和能力赢得了厂长的赏识和同事的尊重,厂方破格把他从一名打工者提拔为领班干部。从此,他对工厂对工友更负责任了,事事干在前边。“在我心中,他身影越来越高大,我越来越为他自豪”。一种爱慕悄然升腾:这样的男子汉,是我朝思暮想的意中人。
月光如水,照着厂区夜晚,照着我们回寝室的小径,我向他表了心迹。虽喜出望外但他顾虑不轻:广东虽安逸,终要回老家。村里偏远没脱贫,父母年岁大,母亲劳累过度落了一身病,伯父也得我们给养老送终。嫁给他,意味着不仅没家业继承,还得赡养几位老人。“我咋忍心花一样的你跟着我受罪!”他要我慢慢考虑,不感情用事。
虽遭到我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我义无反顾地要嫁他:不图别的,就图他人好上进又有责任心,只要不泄气,我们一定能过好日子!
2004年,我们离开打工地广东,在他的老家竹山结了婚,房子虽破旧但婆婆疼我胜过亲骨肉,家中平日舍不得吃肉,却隔三岔四地为我加荤;平日连码蚁都不忍踩,却为我拿刀杀鸡;严重骨质增生的腰不能弯,却忍着剧痛给我们抱孩子缝衣:我的眼睛一次次湿润,这艰难中的温暖刻骨铭心,是我在娘家多年难体验的异样的感情。
新婚之夜,丈夫告诉我,连残疾人都顽强不息,健全的年轻人更得自己打拼!他拿出在广东早买好的《科学养羊》、《科学养牛》等4本书,坚定地说,我看准了搞养殖,我俩联手,一定能闯出致富路!
……
幸福的往事再涌心头,漫流的是无尽的泪水,望着可爱的儿子,她说:“我不能倒,我不能只顾我自己,我要帮他治病,我要把儿子养大成人,我要给老人养老送终!”
“只为那一丝希望,我要坚持到底”
看面容惨白、声音孱弱,汗水淋漓的启俊强撑着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真不忍心撩拨他的“伤口”。
“今天他的状态很好,因上午才做完血液透析”。
可恶的尿毒症由肾功能衰竭引发,表现的是心力衰竭,精神异常,昏迷嗜睡乃至窒息生命。虽可通过中医排毒、血液透析、肾移植手术等法得到治疗,但各疗法都昂贵的费用是山区农家无法承受的。然而,费用再昂贵却是求生的唯一。
为了保命,血液透析必须做下去,一直做到换肾为止。按常规一般每周透析2-3次,每次费用500元上下。而启俊则强撑着在5天后实在出不上气、走不动路、咽不了饭了才透析。
为治母亲的骨质增生,小两口已耗完了打工挣来的全部;谈起用于启俊透析已花完的借款6万多,秋萍说,落进这债台高筑的“无底洞”,她真的不敢再向左右邻舍张口;启俊妹妹全家飘泊外地打工,租住他房,10岁孩子还要读书,妹夫严重咽喉炎舍不得花钱治,而妹妹全家的糊口钱全用了为启俊保命;党龄半世纪之多,腰弯背驼的老父亲远赴河南煤矿,身背铁镐、头戴矿灯、半饿肚子、步履蹒跚的一步步挪进矿底,用命换钱救儿命;骨痛难耐的母亲终日还在3亩地中脸朝黄土背朝天……
为照顾幼儿和启俊,秋萍不能再去打工,只能勒紧裤带,一分钱掰成十掰花,一日只吃两顿饭,每次买菜等到“扒估堆”价,衣服也都是好心人支援。
即便如此,5天一次血液透析,更是让他们不寒而栗但必须得闯的“鬼门关”:启俊进食就吐、呼吸急促、晕眩瘫软、挪不动步……老父亲寄来的钱接月月接不住、妹妹的钱早花完、家翻遍了、兜早空了……
“听说,尿毒症不是绝症,找到合适的肾,移植成功,正确服用抗排斥药物,就能保住性命!”她泪眼闪出的企盼让人心酸。她说肾源能从亲人身上找到,换肾手术费是9万元;从外配,一只至少30万元,再加手术费……
她要启俊带她办养殖场、盖新房;她要与启俊共同反哺老人扶育幼子;她拼命要让启俊的计划实现:小河村草禾旺盛,山场连绵,出栏牛羊供不应求,票子当场兑现;县里保证养殖技术,禽畜多养多奖、凡养就奖……启俊熟烂于心的种羊繁殖、商品牛羊饲养、禽畜免疫……她要帮亲爱的丈夫一一兑现。
多好的村庄,没理由不奋斗!多好的发展政策,要让启俊得到享受……为了这丝希望,她要救启俊!她要拼命爱老人爱孩子!
“我24岁,不怕苦不嫌累,能在商业服务业、生产加工业岗位干熟练性工作,希望工资高一些,加班加点无怨言!”
我们期盼着,多一些爱心企业、多一些好心人,向苦难的秋萍小两口伸出援助之手,成全她目前最需。他们的联系电话是:131972527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