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巨龙动地来--十堰支持襄渝铁路二线建设纪实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信息来源:十堰日报 发布时间:2009年7月10日9:15 文章编辑:青山

襄渝铁路二线襄胡段掠影。 记者刘旻摄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7月10日讯 十堰日报报道(记者覃祥彦): 巍巍武当,滔滔汉水,见证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09年6月27日,高速全封闭的襄渝铁路二线襄胡段(襄樊至郧县胡家营)贯通!
    这条钢铁巨龙穿越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十堰经济开发区、茅箭、张湾、郧县6个县(市、区),全长132公里,总投资35亿元,设计时速160公里。襄渝铁路二线十堰段的贯通,使十堰到武汉只需3小时,标志着十堰铁路交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十堰50多年来依赖惟一一条铁路(襄渝一线)的现状成为过去。
    为了这一天,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全市上下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舍小家顾大家,用热血与汗水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赞歌!

襄渝二线,我们期待得太久太久

    十堰资源丰富,水资源、生物资源、中药材资源、矿产资源等开发前景广阔;“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是十堰的三张国家级名片。
    然而,与优势资源相比,十堰的铁路建设显得相对滞后,襄渝铁路一线的运力已无法满足十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交通“瓶颈”问题,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力推进“一个机场、两个码头、三条铁路、四条高速公路”建设的战略构想。
    经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多方争取和努力,2005年春天,国家投资项目——襄渝铁路二线正式批复建设,全市上下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为了更好地支持襄渝铁路二线建设,市委书记陈天会、市长张嗣义、副市长梁吉祥多次率有关部门负责人查看现场、慰问一线建设者,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全力以赴服务好项目建设。十堰及各县(市、区)成立了支铁工作领导小组,并从政府、交通、国土、林业、财政等单位抽调工作人员组成专班,负责铁路建设的协调和服务工作;沿线有关乡镇成立了支铁办,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面对人员少、任务重、经费不足等诸多困难,支铁办克服一切困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襄渝铁路二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我是党员,再苦再难我都撑得住”

    在山高谷深的十堰修建一条高速铁路,其技术难度、用地难度、拆迁难度可想而知。据了解,从丹江口市浪河镇到郧县胡家营镇,要建设大小桥梁81座、隧道54孔,征地3021亩,拆迁房屋1196户,搬迁企事业单位79家。
    市支铁办副主任李江介绍,为了按期推进项目建设,四年多来,支铁办的同志夜以继日、顶风冒雨,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问题不解决不收兵。
    张湾区柏林镇柏林村6组村民陈希生对宅基地安置有意见,曾先后到省、市、区上访,该区支铁办主任何成林多次上门做工作,但收效甚微。后来,只要一有空,何成林就拎上酒瓶到他家摆“龙门阵”,三四十个日日夜夜的促膝谈心,陈希生和何成林结下了兄弟情。在真情的感召下,陈希生在合同书上签了字。
    茅箭区二堰街办地处市中心,襄渝铁路二线的建设,需要街办124户居民搬迁,其中,102户为城市居民。有些老居民听说要动自己的老宅,说什么也不答应,工作很难做。对此,街办副主任瞿万寿坚定地说:“我虽要退休了,但我永远是个党员,不管工作多苦多难,我都撑得住,我要向组织和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襄渝二线让路,我们义不容辞”

    西城开发区的市佳卓冲压模具有限公司是一家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2006年上缴税收50多万元。为了支持襄渝铁路二线建设,该公司不仅拆掉了厂房,而且耽误了半年的生产。该企业负责人说:“为襄渝铁路二线建设让路,我们义不容辞。”
    在十堰,像佳卓公司一样,积极支持铁路建设的企业还有很多。省建安装公司是一家倒闭多年的省属企业,大部分职工或下岗或退休。为妥善安置28户拆迁居民,区委书记刘学华、区长朱芳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四处选择安置点。短短7天,28户拆迁户全部搬迁。
    为支持襄渝铁路二线建设,丹江口市在国家补偿政策尚未到位的情况下率先行动,2006年全部完成拆迁安置工作。
    ……
    正是有了企业、干部、群众的无私奉献,襄渝铁路二线襄胡段才得以顺利建设!
    高路入云端,天堑变通途。随着襄渝铁路二线的贯通,一个更加开放、更加通达的十堰将阔步前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