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搭平台 百姓乐享受 茅箭农民生活品位大提高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6月24日8:57 文章编辑:青山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6月24日讯 《十堰日报》报道(通讯员 吴团结 刘萍):他们是村民,依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同的是,日出时他们要先到广场健身;日落时,他们也要到广场娱乐、聚会。在茅箭区,1700户村民有了自己的文化广场。随之而兴的广场文化,正在改变着广大农民的生活方式,提高着农民的生活品位。
近年来,随着茅箭区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茅箭辖区的天津路、重庆路、东风大道等沿线已经成为 “寸土寸金”的投资热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公路沿线各村农民的活动场所越来越少,文化生活越来越冷清。
茅箭区委、区政府决定:土地再金贵,也要让村民有自己的文化生活空间。
为此,茅箭区通过筹集村集体土地补偿资金、土地置换等方式,相继修建了民安、民和、福安、和谐、银杏等5个占地面积达155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广场。
原西坪村党支部书记孔宪江说,西坪村的银杏广场建成后,他发现身边的村民变了:打架赌博的少了,聚在广场上吹拉弹唱、健身的多了,农村社会风气净化了。
这是茅箭区在农村建设文化广场的目的之一。文化广场催生了广场文化,成为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生活品位的平台。
徐家沟村有一支农民文艺队,一直没有地方排练。村民文化广场建成后,文艺队定期到广场上排练,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队伍规模越来越大,节目越来越多。据统计,在近三年的时间里,依托5大村民文化广场建立的各种文艺小团体有16个。这些小团队每到傍晚就聚在广场上,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引得村民们 “扎着堆”地下棋、扭秧歌、打球。堰口村村民看到市民有图书馆,他们也在本村的文化广场边建起了文娱馆、阅览室。据统计,近三年中,在各村民文化广场举行的各类城乡文化、信息专场交流会就有近30场 (次)。
村民广场文化还提高了村民们自我管理的民主意识。民安、民和是徐家沟村的两个广场,为了更好地加强管理,村委会给村民出了一道考题: “怎样管好小区和广场?”结果,全村村民拿出了高招:把物业管理方式引进广场管理。目前,这一管理方式已在茅箭区的5个村民文化广场全面推广。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