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5月6日讯 (十堰晚报)记者 杨建波 通讯员 赵朝君 报道:记者昨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获悉,由省文化厅组织的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审工作已结束,在公示的《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我市的玄天上帝传说等7个项目入围。 此次评审工作,省文化厅共收到112个项目的申报材料,评出《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73个,82个保护单位。其中我市推荐了15个项目参评,武当山特区“玄天上帝传说” 、丹江口市“均州吹打乐”、丹江口市“武当神戏”、郧西县“郧西三弦”、武当山特区“武当道茶炒制技艺”入围《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房县“黄香的故事”被纳入第一批“孟宗、黄香孝行故事”项目之中,竹山县“堵河剪纸”被纳入第一批“雕花剪纸”项目之中,入围《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4月29日起,该名单已在省文化厅和省群众艺术馆网站上向社会公示,5月8日截止。据悉,我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选工作每两年举行一次。此前,我市有“尹吉甫传说”、“吕家河民歌”、“郧阳凤凰灯舞”、“牌子锣”(黄州点子)、“山二黄”、“道教医药”和“武当山庙会”等7个项目被评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链接 玄天上帝传说 武当道教信奉的主神玄天上帝,或称真武大帝,它来源于中国古代宗教中的玄武崇拜。武当山自唐宋时期已有信奉玄天上帝的民俗。在明代,尊崇玄帝的风气非常浓厚,这为信士朝拜武当提供了人文地理环境,使到武当朝拜进香活动成为有全国影响的民间风俗。
均州吹打乐 武当山下的古均州(今丹江口市)自战国始,就有了吹打乐,多为道教法事所用。明永乐皇帝大建武当山后,均州吹打乐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后又随着南阳、襄阳、郧阳“三阳”民乐的逐渐成熟,成为武当山乃至毗邻地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民间吹打乐。
武当神戏 400多年前,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青塘村王氏家族汲取武当文化及当地民间戏曲和民歌小调的音乐营养,使之演化成独特的传统戏曲种类。目前,习家店镇青塘村“武当神戏”已挖掘整理30余个剧目、9腔24调。
郧西三弦 流行于郧西及周边邻县的一种弹唱艺术,因其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而得名,已有130多年历史。相传当年郧西县马安人刘家江,往来于鄂、陕邻近各县卖艺,他注意收集民间音乐,丰富声腔艺术。通过刘家江及其他人的实践,使省内流行的小曲,同陕西清曲及河南大调曲子熔为一炉,形成郧西三弦,成为全国83个曲种之一。
武当道茶炒制技艺 秦巴武当山区是中国茶的重要发祥地。自古以来,许多名道隐居仙山武当修身养生,以神农尝百草的精神选植茶树,潜心研究出武当道茶,成为道人“讼课信仰、打坐健生、道教医药、饮茶修性养生”四大必备功夫之一。我国“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寺院禅茶、武当道茶” 四大特色名茶,驰名中外。
黄香的故事 孝子黄香,房县人,生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黄香出身贫寒,9岁时母亲不幸病故,他日夜为母亲守墓。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孝敬。黄香13岁时便被推荐到朝廷做官,先后当过郞中、尚书郞左丞、尚书令、魏郡太守。黄香因积劳成疾而逝,享年54岁。
堵河剪纸 因其作品具有浓郁的堵河流域地方特色,故名为“堵河剪纸”。堵河剪纸约起源于东汉。竹山饱经战乱,各种文化在这里融汇,堵河剪纸逐渐吸收了北方剪纸艺术和南方剪纸艺术的风格,整合为刚柔相兼、繁简适宜,具有情节性和故事性的堵河剪纸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