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七大着力点 十堰市全面打造交通枢纽城市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信息来源:十堰日报 发布时间:2009年5月25日8:57 文章编辑:青山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5月25日讯 (十堰日报)通讯员 郭婕 报道:今年以来,十堰市交通工作紧紧抓住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农村公路的建设和管理、公路养护管理、质量监管、交通安全管理、行业管理、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七大着力点,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打造交通枢纽城市,使我市交通走上了又好又快发展之路。
    着力点一:加强项目的争取和实施,打造交通枢纽城市。今年以来,我市一方面以国省干线升级改造、经济断头路和出口路、通村公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等项目为重点,做深做细基础工作,提高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深度,为加快项目审批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优化建设环境,加强质量监管,确保已启动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工。目前,市政府与省交通厅签订的共建协议项目已全面启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工程进展顺利,区域内重点工程相继开工。郧十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报告已通过省级评审,十房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报告有望7月获得省发改委核准,十白高速公路和谷竹高速公路力争8月底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武神公路已完成投资2.8亿元,城区至武当山一级公路、丹江口库区码头、武当山旅游码头等42个项目正积极争取立项并开工建设;全市年初拟定的50个新开工公路建设项目正陆续启动,汉江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已完成投资2956万元,十堰高速公路客运站主体工程年底竣工;新建农村候车亭180个、招呼站300个。更重要的是,在4月底,十堰作为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的总体规划通过国家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的联合评审,十堰成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
    着力点二:加强农村公路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农村公路质量。今年,我市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管责任,加大对农村公路质量的巡查频率,建立健全责任、资金、监管“三落实”的新机制;并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补助标准,将每公里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极大地提升了我市通村公路的建设里程和质量。为全面了解我市当前农村公路建管养情况,全市交通系统100名干部职工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走一百公里村路,察一百公里路情”的大巡访活动,努力提升农村交通发展水平。
    着力点三: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提升国省干线养护水平。在国省干线推行养护公开招投标制,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和养护工效,加强公路绿化、安保、标线标牌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了我市国省干线公路的整体形象。
    着力点四:加强质量监管,力争重点工程达标创优。在武神公路、桥隧建设、汉江航道整治等重点工程建设中,全面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完善“工程五制”、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把质量监督落实到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工艺和施工人员,确保重点工程达标创优。
    着力点五: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确保监管措施落到实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对交通工程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监管,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对桥梁、隧道工程和高填深挖路段等重要部位、关键工序、隐蔽工程、薄弱环节进行严格的现场监管;加大公路危桥改造和安保加密工程建设;加大对地质灾害、滑坡体的治理;继续实施农村渡改桥和乡镇渡口标准化建设;加大对客运站(港)“三关一监督”职责的落实力度,确保交通安全源头监管到位。
    着力点六:加强行业管理,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交通运管部门和公安交警部门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依法监管”的原则,集中4个月的时间对非法从事客运经营行为进行专项整治,进一步改善了客运经营环境;加大对商品车物流市场的管理,组建道路运输协会商品车物流分会,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商品车发送经营行为。同时,在全市出租车企业开展“党工共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交通窗口形象。
    着力点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确保两个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全市交通系统启动了廉政清风进万家“十个一”活动,使廉政文化进机关、进一线、进基层、进家庭,营造崇廉尚廉的氛围,使廉政意识入耳、入心、入脑;结合“三城联创”,在城区出租车、中巴车、班线客车等窗口开展“提升服务质量、优化乘车环境”活动;组织开展了春季党员集中轮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展青春风采、促科学发展、建和谐交通”为主题,成功举办了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暨“亨运杯”首届青年歌手大赛,在青年员工中掀起弘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奋发有为、艰苦奋斗精神的热潮。
    为了抓紧抓实这七大着力点,全市交通系统确定了10个调研课题。针对全市交通实现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市交通局领导干部带着调研课题深入到联系单位,听取运管、征稽、港航、公路和运输企业的工作情况,收集他们对全市交通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向广大交通干部职工、服务对象、市直各单位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服务对象和群众对全市交通科学发展的要求和意见,截至目前,已收集意见和建议20余条,为全市交通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