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4月16日讯(李茂东):武当山至神农架科技生态旅游公路是省委、省政府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首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建设工程。该工程十堰段全长151.6公里,按山区二级公路设计,概算投资7.5亿元,于2008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在全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公路局把武神公路建设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阵地、着力点,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公路”为主题,着力打造“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公路重点工程,促进公路科学发展。
---科学规划设计。武神公路建设始终将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第一要务,坚持 “适用就是最好的”、“自然就是最美的”,充分利用原有线路,加强水土保护,避免破坏生态环境。一是因“景”制宜。针对六里坪至两河口段沿线旅游景点较少,十房高速即将动工建设的特点,采取保守设计,只对沿线37处视距极差的路段开挖视距台,完善配套安保工程。同时,结合危桥改造对官山水库大桥进行重建。通过局部改造,既不大面积的破坏生态环境,又能达到改善安全行车条件的目的。二是减少开挖。遇沟架桥梁,遇山打隧道,尽可能少挖山、少砍树。如改造王家庄隧道及接线路段时,该路原设计沿老路扩宽,需要开挖三个山头,填沟修新路,山体植被破坏非常严重。经过多次实地踏勘和及时更改设计方案,通过一条短隧道和两座短桥梁相接,投资增加了100多万,山体却没动一锄头,树和草也都丝毫未动。重新更改设计后,路的线形美观了,坡度高差减缓了,通行水平提高了,山体和森林却得到了有效保护。三是恢复植被。各标段从工程开工起就着手治理沿岸边坡,同步进行绿化美化。房县与神农架交界的潭家弯路段,外边坡全部盖上白色塑料膜,约有500平方米。膜与膜衔接处插着一排排柳枝,里面种的有紫穗槐、小叶女贞、黑青草,主要起到边坡绿化和防护作用,让公路尽快恢复到原来青山绿水的环保状态。
---注重生态保护。一是节约土地。通过设计短隧道的方式,减少山体开挖和对植被的破坏。武神路全线设计短隧道5座,共680米,平均每座隧道在130米,最短的才66米。这些隧道原本可以通过山体开挖达到设计要求,并且造价低、进展快、难度低,但对山体和植被的破坏也比较严重。通过5座短隧道的修建虽然加大了资金投入约80万元,工期也会推迟两多月,但却较少挖方总数量达到50万立方米,保护了青山绿水,节约了土地面积。二是改滩造地。针对三海至杜川沿线涉及到野人谷自然保护区,挂榜岩、野人洞、野人谷等旅游景点,旅游人员多、车流量较大,原设计施工方案扩宽老路需开挖700米山体,破坏景区沿线生态环境。项目部优化设计改河修路500米,消化废弃土石10万立方米,治理杜川河小流域改滩造地300多亩。采用标准二级公路的设计标准,设计路基宽8.5米,路面7.75米,同时完善交安、绿化等设施,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生态环保的行车环境。三是减少浪费。针对两河口至三海段沿线居民集中、混合交通量大、预期交通量增长较快的特点,采用双向四车道15.5米进行改造,通过本次改造可以保证以后路基不再扩宽,减少进行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
---充分利用资源。一是用旧利旧。在公路改造施工中,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和破坏植被。如改造两河口至三海段时,原有的9米宽路基全部利用,只对两侧进行加宽达到15.5米的要求,而对于平纵面不做过多调整,少开挖土石方150多万立方米,节约了大量的土地,大大减少了植被的破坏。二是就地取材。在施工中,充分利用开挖后的土石方,用山石砌挡墙,碎石铺路面,土方填路基,泥土造良田。雨林沟大垭路段是全线唯一一处大开大挖路段,需开挖山体40万立方米。项目部在大垭下方建起了专用碎石场,日吞吐碎石600立方米,满足上下30公里路用石料。沿线7个标段都建有专用碎石场,严格控制线路以外开山炸石,铺路石和路用土石方就地取材,十堰段改扩建需用的各种砂石料,90%以上是“本地造”,优良石材及土方100%利用,废弃渣土,集中堆放改田造地。
武神公路建设的成功实践和有益探索,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启示之一:坚持公路建设与自然相和谐。“自然就是最美的”。不论是在规划设计环节,还是在工程施工阶段,都必须坚持生态文明,在保质量、保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更加注重生态环保、更加注重自然和谐,努力将公路建设重点转到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和生态环保服务功能上来,必须不断学习借鉴、推广应用生态文明公路建设新理念,不断丰富完善生态文明公路建设新模式,不断拓展延伸生态文明公路建设新领域,要真正做到“自然就是最美的”。
启示之二:坚持公路建设与节约资源相和谐。“适用就是最好的”。公路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合理规划设计,科学确定技术标准,做到不随意浪费资源、不牺牲生态环境,特别是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不能盲目追求宽平直,不能随意裁弯取直选新线,不能牺牲环境大填挖,要真正做到“适用就是最好的”。
启示之三:坚持公路建设与质量和效益相和谐。“提质提效就是最根本的”。实现公路交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公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贯彻落实“两型社会”建设的新要求,着力推进公路建设“质量效益型”,打造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努力以资源环境代价的最小化实现质量效益的最大化,切实转变公路发展方式,促进公路科学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