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北道茶文化旅游名村——武当山八仙观村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信息来源: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 发布时间:2009年3月30日11:22 文章编辑:原野
 
袁野  袁源
 
    才揽金顶胜景,又闻道茶飘香。常言道:柴米油盐酱醋茶。武当旅游,不到金顶非好汉,不品道茶心不甘。
 
    我国素有“西湖有龙井、武夷岩茶、寺院禅茶、武当道茶”四大特色名茶而著称,尤其是武当道茶传统独特的制茶工艺、精彩玄妙引人入神的道茶表演,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慕名仙山武当八仙观村道茶文化旅游,观光生态茶园、了解博大精深的道茶养生文化,品味古代被皇帝御为贡品的武当道茶,观看精彩神奇的道茶工艺表演,汲取道茶修性养生长寿之道,领略宁人难忘、陶醉的道茶的人生真谛。
 
    进武当山门,爬好汉坡、穿磨针井,上老君堂,翻过太子坡,有一座元代古建筑八仙观。相传,八仙过海,到大岳太和山参加玉皇大帝删封真武盛会,慕名武当道茶,在老君堂盗来太上老君用炼丹般工艺制作的修性养生长寿道茶,八仙群聚在一片古茶树下,煮茶品茗,茶醉得道,故建八仙观。山民以这里聚仙藏气,世代植茶,成为盛产道茶而闻名的八仙观村。
 
    神话故事传说引人入迷,而八仙观所处的南依中华诗祖、周朝太师尹吉甫故里房县和神农尝百草的神农架原始森林;北临古老汉水孔子采诗饮茗寻找的孺子歌处;西接渝陕巴山秦岭;东连古代三国文化历史名城襄樊。独特的秦巴武当山区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令人慕名神往被国家农业部命名的中国道茶文化之乡武当山八仙观。
 
    中国是茶的故国,是世界的“茶的故乡”。 朝鲜、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茶文化都是从中国传入。世界上大多数茶学研究者认为: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现在世界各国称茶为“Cha”或“Tea”,就是在中国茶传到外国时,由中国语言翻译而来的。
 
    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诗的祖国。我国古籍中,最早见有“茶”字的记载始于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中有七首诗写到了茶,《诗经·邶风·谷风》中有“谁胃荼苦,其甘如荠”、“采茶新樗,食我农夫。
 
    《诗经》在《出其东门》中说:“有女如荼”,把见到的妇女,比作又轻又白的荼花。"荼"是我国中唐以前对"茶"的主要称谓, 现今的"茶"字源于"荼"字。这正如我国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写诗所说:“古称荼苦近称茶,今古形殊义不差。”
 
    “茶”字的记载最早见诸于《诗经》。《诗经》的编撰者在哪里?
 
    《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元典,是我国四书五经之首。《诗经》的采风者、被歌颂者、编撰者是2800多年前周朝太师尹吉甫,被称之为中华诗祖。据《郧阳府志》等史料记载:“尹吉甫房陵人”,其故乡就在八仙观武当山南边紧连的房县。至今这里还流传着周太师尹吉甫秦巴武当汉水采风、饮茶编撰《诗经》的传说。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据秦汉时所作《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武当山南依神农架原始森林,相传古时神农炎帝在神农架 “斫木以耜,揉木为耒”,搭架采药,开创农耕文明和医药文明。自古以来,这里流传着“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的故事。
 
    成书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的《广雅》一书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饮。”茗,即茶也。
 
    据《山海经》、《郧阳府志》载“荆山之首景山在房县城南240华里”。
 
    据《括地志》载:今湖北西北的竹山、房县“是巴蜀之境”,是春秋文公十六年巴与秦、楚共同灭庸后巴国扩张所至之地。由此证明:《广雅》书中记载的“荆巴间采叶作饼” 的茶,产于鄂西北房县、竹山所处的秦巴武当山区。
 
 
    我国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叶如丁香”。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
 
    武当山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十堰市的竹山和房县西南部山区古称巴国之地,正是陆羽《茶经》里所说的茶的产地巴山之地,是世界及我国茶文化的发源地、是道茶文化的发祥地。
 
    据中国茶叶博物馆前言介绍:“茶,自神农最初发现和利用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已吟咏了几千年之久”、 “中国鄂西山地(大巴山、武当山、荆山、巫山等山脉组成)是茶树原产地”。中国茶叶博物馆周文棠研究馆员认为:茶树诞生于地球上,约在晚第三纪至第四纪,中国未被50万年前冰川覆盖的地区就包括鄂西山地,鄂西山地四季变化明显,符合茶树生物学特性。茶叶原地产鄂西山地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结果。鄂西山地有许多野生茶树。由此说明:武当山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属于全国茶叶原产地,尤其是武当道茶制作工艺乃2000多年来道家俢性养生传承的独道技艺,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家千年传承道茶    贵在道茶养生之道
 
    八仙观村,地处武当山脉中段,在太子坡剑河U谷和状元岩东河U谷,两U谷相联成一个奇特的象英文字母“W”型的山上,海拔在600至1200米之间,其地深幽,聚气藏风,冬暖夏凉,素有云雾山村之称,在深山峡谷、悬岩峭碧间,生长着许多天然原始的野生茶树,自古来吸引着许多名道采茶制茶修性养生。
 
    古代武当有神仙家、名道尹喜、尹轨、殷长生等在这里采茶饮茶,修性养生,追求长生不老。
 
    三国时诸葛亮武当学道、药王孙思藐、武术泰斗陈抟、武当武术祖师张三丰、明代医圣李时珍等在武当有许多采茶研茶、饮茶论道、修性养生的传说。
 
    在武当山还有许多道茶的神奇传说,相传玄天上帝真武祖师武当修道,玉皇大帝赐茶修性养生,得道成仙;每年“三月三”、“九月九”,武当道人要在盛大的法事活动中,用最好的道茶,举行敬奉真武祖师品茶仪式。
 
    唐中宗李显皇帝被武则天贬到武当山南房陵州,途经武当山,又渴又累,饮了武当道茶,心旷神怡,赋诗赞称武当道茶。
 
    明代皇帝将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组织全国20万能工巧匠大兴武当宫观14年,武当道人将武当道茶作为贡品由派来监修武当的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及宫廷太监,将武当道茶作为贡品带回宫廷。
 
    明代皇帝为打造弘扬武当道教音乐,由皇宫派往武当400宫廷乐师,他们将将武当道教音乐、武当道茶文化融为一体,成为道教乐舞,令人赏心悦目,宫廷乐师将武当道茶作为珍品带回宫庭赠师送友。
 
    自古以来,武当道人对道友和善男信女也是以茶礼待,盛是欣慰。
 
    这正如《道藏》里所言:茶味似道意。茶最早为礼据说也与道教有关,道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记载:“老子出函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 反映出道家以茶礼待文化的悠久。
 
    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中国的茶文化在于道茶文化。在中国的史书上有许多宫观庙宇道人植茶制茶记载。三国名道葛玄,人称葛仙翁,种茶有“葛仙茗圃”。南朝齐梁时名道陶弘景撰写的《本草经集注》书中说“苦茶,轻身换骨。”唐代茶圣陆羽童年时被僧人收留,服侍师父,供奉茶水,得于茶道,后与唐代著名诗人、坤道李季兰等众多宫观寺庙高僧交友收集茶道,隐于庙观著《茶经》。
 
    道家千年传承道茶,贵在道茶养生之道。道家以“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表达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彻悟茶道、天道、人道,表现对自然的回归渴望“道法自然”的理念。以品味道茶,修性养生,追求长寿之道。古武当道人将茶道功夫作为道人必备的 “诵课、打坐、茶道” 三大功夫之一。
 
武当道长话道茶   修性养生长寿茶
 
    道茶出自道人,道人传承茶道,道茶与道人何以相缘?这得从道茶中蕴藏着多种药用价值和道人注重养生修性谈起。
 
    据《武当山志》记载:武当山,亦名仙室山、太和山,方圆八百华里,风景旖旎,群峰耸峙,飞云荡雾,气势磅礴,古木参天,泉水潺潺,气候宜人。相传,古代道人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在咀嚼中感受到茶叶的芬芳、清心明目,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为一种嗜好。随着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煮服,时间长了,渐渐成为沸水沏茶品饮的习俗。
 
    武当道茶,因其武当太和山,亦名太和茶。道人饮此茶,心旷神怡,清心明目,心境平和气舒,人生至境,平和至极,谓之太和,由此,成为名茶和贡品。
 
    武当道茶何以成为贡品,以其独特地理位置、我国南北兼有的气候,有着其特殊的药用和健身养生价值。
 
    据史书《神农本草》记载:“茶叶,味苦寒……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神农食经》曰:“茶叶利小便,去痰热,止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唐代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曾登仙山武当采药,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矍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李光福说,武当道人,对道茶妙用有其三:一是饮茶消病。茶,药书上称“茗”,俗话说,十道九医,道人十分注重道茶的药用价值,在仙山武当,古往今来,有不少道人饮茶消病。二是饮茶养生健身。饮茶能清心提神,清肝明目,生津止渴。在养身健身上是一个多功能的饮品。三是修身养性之用。道人打坐,讲究“和静怡真”,尤其是夜里打坐,在静坐静修中,难免疲倦发困,这时饮茶,能提神思益,克服睡意,以及道人修身养性,饮道茶可品味人生,参破“苦谛”,沏杯好的道茶,飘香观色,则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妙用。
  
    现年过古稀的武当山道医王太科道长,研阅武当道人春夏秋冬饮道茶颇有讲究:即:春天,沏茶时辅之以少许葛根、桔梗、野菊花,具有春季万物生长,饮之有提神升阳解毒作用;夏天,沏茶时适当辅之以连翘、二花、石斛,饮之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暑作用;秋天气候干燥,沏茶时辅之生地、麦冬、沙参,饮之具有敛肺滋阴润燥作用;冬天寒冷,沏茶时辅之枸杞、桂圆、山茱萸,饮之具有滋阴御寒养胃作用。
 
    千余年来,武当道茶之所以能够盛名不衰,誉满中外,贵在其品质优质。据科学测定,茶叶中存在有祛病、保健、益寿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等,还存在有无机化学成份,如微量元素钾、铜、铁等,共计有上百种。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不仅具有降低胆固醇、抑制血压上升、降低脂蛋白的作用,而且以茶多酚为主的多种有效成分能防癌。茶叶中的黄酮醇类和硒等成分具有强化微血管、降血压、防止心肌障碍等作用。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和脂多醣类具有抑制血糖上升(抗糖尿病)的功效。有关医学研究还表明,常饮绿茶,有益于抗衰老,延年益寿,有保健功效。
 
    中国在唐代时由僧人将茶道传入日本,日本人十分崇信饮茶养生。
 
    50年代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后,日本将蒙难者迁移到茶区居住并饮用大量优质绿茶,不仅仍然存活,而且体质良好,日本专家在对事实调查中惊奇地发现,茶是一种有希望的辐射解毒剂。
 
仙山武当出名茶   道茶飘香溢四海
 
    我国素有西湖有龙井、武夷岩茶、寺院禅茶、武当道茶四大名茶著称。
 
    据有关史书记载,古时植茶、制茶、饮茶在道观寺庙风行,于是出现历代名山大川道观寺庙出名茶的现象。如碧螺春、武夷岩茶、武当太和茶、紫笋贡茶等出自名山道观寺庙。
 
    武当道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由于历史的沧桑,武当茶树在解放前夕,除深山中野生的茶树外,树龄上百年的家植茶树所剩不多,武当道茶的制作工艺则也隐藏于道人或武当山民间。
 
    道茶何处去,香茗复又生。1984年,湖北省茶叶协会组织专家学者来八仙观等村,通过对八仙观村的土壤、气候、茶叶内质等进行考察论证,认定武当名山出名茶,结合绿化美化景区,撰写出了关于建立武当山名茶基地的报告,丹江口市决定在武当山八仙观村等建立名茶基地。
 
    1986年,八仙观村在村主任王富国带领下垦复了荒芜的茶园,结合荒山绿化、退耕还林和发展旅游观光林业,兴建茶园1000亩,尤其是八仙观村的土质正如陆羽《茶经》中所说的:土壤对茶树的生长极其重要,生有烂石的土壤为一等土壤,生有砾壤的土壤为二等土壤。据省组织的茶叶专家实地考察化验,八仙观村属宜茶土壤,岩石主要是石英质岩类泥质岩类和基性岩类,分(风)化形成的土壤,多为砂壤或轻壤,加之海拔高,植被好,山上云雾缭绕,相对湿度大,发展茶叶具有比较好的生态条件。
 
    为弘扬道茶,创名茶,王富国苦读陆羽《茶经》,向武当道人求艺,先后向全国20多名著名茶叶专家拜师,考察近百家茶场,引进优质茶树,分期分批将20多名年轻员工送往农业大学和茶叶研究所等学习,结合武当道茶特色,潜心研究,探索出了一套八仙观茶叶总场独特的制茶工艺,生产出了武当系列名茶。
 
    国际名茶——武当银剑:因“武当剑”得名,属高档礼品茶,多次荣获国家金奖,国际名茶。干茶样外形扁平光滑,挺直似剑,披满银毫;泡之汤色嫩绿,清澈明亮;闻之花香持久;尝之甘甜鲜爽,回味无穷;观其叶底匀齐明亮。武当银剑茶:以武当武术中的武当剑为创意,外形似剑,毫毛披露,茶香持久,回味甘甜,叶底亮丽,入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该产品荣获1995年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8年国际名茶。
 
    著名商标——武当针井:因武当山磨针井“铁棒磨成绣花针”神话故事而得名,茶叶外形似针,毫毛显露,锋苗挺秀,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栗香持久,并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多次茶获国家金奖,国际名茶奖。
 
    明朝贡品——武当太和茶:以武当山亦名太和山为创意,外形似龙牙形,毫毛披露,紧秀锋苗,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持久,尝之回味无穷,冲入杯中似葵花朝上,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明清时代的朝廷贡品。
 
    知名品牌——武当奇峰茶:以武当七十二峰朝金顶,群峰耸峙为创意,干茶样条索曲美,色泽油润,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可口,颇具回味。
 
    道家养生长寿茶——武当道茶王:即武当太极养生功夫茶,因其工艺源于武当内家36功法之一的太极乾坤球功得名,是武当道教养生茶道之精华,以太上老君炼丹般的工艺持续20多小时特制而成,集“观音头,武将身,菩萨心”于一体,茶条曲美,色泽油润,汤色金黄,浓艳清澈,醇厚回甘,茶香扑鼻,馥郁持久,素有“七泡有余香”之誉。具有消食化腻,抑菌抗癌,缩身健美,养生延年等独特功效,是现代医学保健养生之天然佳品。
 
    与此同时,八仙观茶叶总场在着力打造武当道茶品牌的同时,还用本地的优质药材资源,着力研制开发了武当药枕系列专利保健品,形成又一特色产业。
 
    由于武当山八仙观独特的地理环境,科学施用有机香饼肥料,2001年所产道茶一次性通过欧盟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又因其武当道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道茶之乡”。
                
    精彩的茶艺表演    古负盛名道茶香
   
    茶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古老的中华茶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融汇古今茶文化的精典。 泡茶可修心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无论是俗世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雅致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具有始终无可取代的独特作用,观看精彩的茶艺表演,简直是一场美好的享受,叫人大饱眼福,令人陶醉叫绝。
   
   武当功夫茶沏泡十八道工艺:焚香静气、火沸甘泉、孔雀开屏、请客酬宾、大彬沐壶、青龙入宫、高山流水、春风拂面、乌龙入海、重洗仙颜、天女散花、道法自然、再注甘露、真武巡城、三军点兵、珠连壁合、鲤鱼翻身、捧杯敬茶。
 
    武当道茶表演还有其独道之处,就是融道家“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道家“修性养生”、 宗教文化 武当武术文化、宫观道乐、道教医药、武当名山秀水等融为一体,其茶艺更为独特绝妙。  
 
    随着武当道教文化的弘扬,武当文化武术的发展,一些海内外知名人士、茶道专家、文艺、武术名家借访武当名山或参加武当国际旅游文化节、国际武当武术节、武当山下民歌、故事大赛等活动之际,慕名寻访武当道茶,交流武当茶道,盛赞武当道茶。
日本八代市市长寿川宗央慕名来八仙观茶场品茶交流茶艺后,欣然写下:“八仙真神佑,养身人长青。”
 
    北京大学教授俞伟超为武当道茶题字“武当针井,天下好茶”。
 
    中国著名茶叶专家沈培和赞美武当名茶:“ 武当针井形态美,仙山武当道茶好。”
 
    近年来,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武当山八仙观茶叶总场代表湖北省知名品牌产品,先后赴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及香港地区参加经贸洽谈会和茶文化交流会,受到高度称盛赞。
 
    同时,武当道茶还引起了国内外电影、电视剧组的慕名取景与摄制。2008年先后有中央电视台《问道武当》电视纪录片、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克里斯蒂·里比执导的《圣山》电影、中国著名导演张纪中执导的新版《倚天屠龙记》电视剧等慕名来八仙观取景拍摄,宣传武当道茶文化。
 
    武当山区还唱出了武当山八仙观茶场道茶飘香的民歌:
 
    “嫩绿芽儿似针井,婷婷玉立杯中香,呷口如饮甘露液,清心明目提神思”
    “益鸟昆虫生物多,欧盟认证有机茶,一片茶树一丛林,百花园中茶奇香”
    “仙山武当出名茶,古负盛名道茶香,请到八仙观赏茶,捎杯香茶献客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