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上的这位慈祥的老人名叫江水清,他先后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了无数次战斗,九死一生。在朝鲜,他所在高射机枪连曾打下60多架美国飞机。复员后,他默默无闻地建设丹江口大坝,家属远迁宜城,经历了多次搬迁,他无怨无悔――
“和那么多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没有为国捐躯,能活80多岁就很不错了。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把我们这儿的水调到北京,要我们搬迁,我们搬!坚决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老人虽然步履蹒跚,但说起话来,一点儿也不含糊。
2009年3月5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施工影响区移民搬迁启动后,江水清带领老伴和儿孙们搬离了原来居住的家园,这已是他们家第二次移民搬迁。
“要说搬家,我们搬家搬的次数真是太多了,第一次移民到宜城,仅仅在宜城就前后搬了三次。”老人家二儿子江广庆说。
江水清1926年出生在均县城,从小家里贫困,给地主放牛,1946年,他在路上被国民党拉壮丁的拉去当兵。1948年他所在国民党部队投诚起义,江水清正式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随后立即投入到解放战争中。
“整天除了打仗,就是跑路。国民党飞机多的很呀,在山东,飞机扔下一个炸弹,把我们一个排的战友都埋进去了。当时牺牲的战友多的很,就跟割麦子一样,一排一排地倒下。我所在连队是重机枪连,我是个重机枪手,那重机枪有两三百斤重,一个班一挺。要是在步兵连,我有可能早就牺牲了。解放济南时,我们修工事,采取挖“之”字形的壕沟向敌人靠近,战斗打的非常残酷,打到最后只剩下我和指导员两个人了。”说到这里,老人落下了眼泪,仿佛又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渡江战役胜利后,我们打到南京,在蒋介石的总统府住了一个多星期。”解放后,江水清所在的部队又赴大别山剿匪,“土匪,竟敢和共产党顽抗,我们见一个打一个。”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做为重机枪手,江水清被通知赴朝鲜作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唱起这首抗美援朝战歌,老人老泪纵横。“在朝鲜三年,我在高射机枪连,主要任务就是打美国飞机。从国内到朝鲜的运输火车要经过一段上坡,速度比较慢,美国鬼子专门用飞机轰炸火车铁路,想切断我们的运输线。我们高射机枪连的的任务就是听到美国飞机来,就用高射机枪狠狠地打,三年中我们打下了60多架美国飞机。”
1954年9月30日,江水清复员回到老家均县草店公社石盘滩大队闵强二队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在部队的战斗经历,从不对人讲,也从不眩耀。1958年,按照毛主席南水北调的伟大构想,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动工兴建,江水清积极报名到大坝建设工地做工。“我老家是河南的,1959年我们在丹江口大坝建设工地上当民工做活,扎围堰时认识他的,当时我觉得他干活很卖力,人老实,我可不知道他还当过兵,打过仗。1960年我俩结婚。”江水清老伴袁清平向我们介绍。
1966年,江水清的老家草店石盘滩因地处即将建成的丹江口水库淹没线下,要整体搬迁移民到湖北省宜城县。当时他已经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是走,还是不走?他决定:自己留下建大坝,让老婆和娃子们远迁他乡,他带头搬迁到宜城后第二天又回到丹江口大坝建设工地。
“当时他已经招工到了县车连队,也就是拉板车。后来单位名称改成了装卸公司。1966年,我和3个娃子移民搬迁到了宜城县莺河乡,先是移民整体建队。1970年,我们又服从国家安排全家搬到刘猴镇分散插队。由于那地方条件太差,1975年我们又搬到雷河公社,我们这一辈子搬迁的次数真是够多了。1984年,干了一辈子搬运工的老爷子到了退休年龄,小儿子江广庆从宜城来到丹江口,按政策在装卸公司替他顶职。来丹江后,我们又搬了3次家,最后定居胡家岭,住了十几年,这次大坝加高,我们再次移民搬迁,好在这次是后靠。”袁清平说,今年过年后,从接到搬迁通知的那一该起,老爷子就开始准备收拾东西,带头搬迁,叫儿子少提要求,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要支持国家建设。当然最舍不得的是他那些在部队的纪念章,分别是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跨过鸭绿江纪念章和抗美援朝胜利纪念章。那是他的命根子,他擦了又擦,小心地用布包好带走。几十年来,这些纪念章一直跟随着他,尽管搬了很多次家,但纪念章却一枚也没丢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