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推行“一建双管三服务”模式建立产业党组织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2月20日6:36 文章编辑:青山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2月20日讯(胡恩中 胡道菊 吴进军):2008年以来,丹江口市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结合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实际,认真实践,大胆探索了“依托产业链条建立党的组织,对党员实行属地和产业党组织双重管理,产业党组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三种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一建双管三服务”模式,创新了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带动了农业产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依托产业链建立产业党组织。按照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的“三个有利于”原则,依据产业分布情况、区域特点和党员组成等因素,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形式,先后组建了均县镇柑橘产业党委、水产产业党委、土关垭镇茶叶产业党委等三个产业党委,成立了习家店镇杏花村仁用杏协会党支部、丹赵路三里桥村肉鸡养殖协会党支部等35个产业党支部(总支),覆盖全市柑橘、茶叶、水产、仁用杏、蔬菜、香菇、中药材、禽业等八大产业,吸纳党员1000余名,网罗农户2700余户,领办柑橘、水产、茶叶等专业合作社10余家,发展科技示范基地近百个,带动了全市100多个村、近10万农民发展特色产业。
    依托行政村和产业党组织对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参加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的农民党员,接受原组织关系所在村党组织的日常教育管理,参加村党组织开展的教育培训和党员活动,在涉及产业发展规划、生产管理、组织产品销售等工作中,积极参与产业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发挥各自不同的特长优势,为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出力献策。均县镇水产产业党委书记方正杰带领所属的50多名党员,根据多年水产养殖实际,筹建占地500多亩的汉江优质鱼种繁育基地,为该镇乃至整个丹江库区提供白鱼、杆鱼、鲈鱼、鲟鱼、鳜鱼等名特优水产新品种及鲢鱼等优良品种,缓解了全市大鱼种的供需矛盾,也为产业发展和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挥产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三种服务。产业党组织针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不同需求,开展了针对性强、时效性好、形式多样的活动。在产前组织产业营销大户外出调研,考察各产地及销售市场,科学评估年度产业需求,联系全市实际,制定年度发展目标。积极协调好产业专用化肥、农药等农资,配合产业发展。作好注册商标保护工作,“武当牌”优质柑橘已畅销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地。广泛邀请外地客商前来考察,推行订单农业,降低农业风险;在产中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及本地乡土实用人才,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培训基地、在田间地头举办了20多期次专题培训,针对性地培训了基地管理、疫病防治、无公害生产等,提高产品品质;在产后及时组织销售,组建了30余支销售小分队,远赴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河南等地拓展市场,收集发布销售信息10000多条,带动了全市农副产品销售。产业党员还创办了柑橘打蜡厂、橘瓣加工厂、风干鱼加工厂等加工企业,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产业党组织、专业合作社被群众誉为连接农户与市场的金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