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四结合”抓好抗旱服务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2月12日6:10 文章编辑:青山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2月12日讯(程勇):近几年来,丹江口市抗旱服务队在湖北省防办和市水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四结合”抓好抗旱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各分队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服务范围拓展到乡镇水厂建设改造、供水服务及管道安装等。
    抗旱服务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相结合。近几年来,丹江口市抗旱服务队因地制宜,创新理念,从单一的抗旱服务、单一的乡镇供水向抗旱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综合服务转变,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不断整合资源,把抗旱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7年春夏之交,丹江口市发生干旱,当时正值夏季农作物幼苗期、柑橘坐果期,丹江口市抗旱服务队把“保苗、保果”做为抗旱工作重点,为了把灾情损失降到最低,在全市打响了“保苗、保果”的抗旱战斗。一是采取告知用户晚上储足一天的生活用水,白天进行经果园浇灌;二是采取工程抗旱与非工程措施抗旱相结合。抗旱服务小分队经过20多天的奋战,使经果园没有因为干旱而减产,还受到受益村组农民朋友的称赞。由于该市把抗旱服务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有机结合,使过去无偿的抗旱服务变成了有偿服务,无偿抗旱服务已成为历史。
    抗旱服务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相结合。习家店镇是丹江口市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被人们俗称旱包子黄土岗,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但该镇的水资源丰富,有4座小(一)型水库,由于长期采用大水漫灌,加之土渠渗漏严重,水利用率较低。2003年,水务局拿出治理方案,对旱包子黄土岗实施节水灌溉治理,到2007年年底,铺设输水管道5万多米,衬砌渠道2.6万多米,形成了库库相连,库渠相连,管渠相连的节水灌溉网络体系,使水的利用率达到了8.5以上。三分建七分管,建管并重,在项目启动时就明确工程运行管理主体,由习家店水厂实行专业化管理。同样,在2007年春夏之交发生的那场大旱的保苗、保果战斗中,不仅农业没有因旱而减产,而且实行了有偿抗旱服务。
抗旱服务与非工程措施和技术指导相结合。在抗旱服务过程中,仅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该队把乡镇水厂作为抗旱服务体系的一种补充和完善,依托乡镇水厂人员及场地,首先对水厂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然后再由他们组织本乡镇村组人员就近到水厂进行技术培训。2007年春夏之交发生的干旱,涉及全市14个乡镇,如何指导农民正确使用“旱地龙”?他们组织抗旱服务小分队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达60余人次,同时,抗旱服务队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地处城郊的丹赵路办事处计家沟村村民全国人大代表辛喜玉说:大旱时,你们又是给我们打井、修水池、建泵站,又是送技术上门,不是你们上门技术指导,我们农民咋会使用旱地龙,恐怕几百亩果园和20多亩黄葱要绝收了。你们不仅帮我们挽回了几十万元的经济损失,而且在这大旱之年我们还吃上了自来水。
    抗旱服务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应运,增强抗旱减灾能力。“旱地龙”作为全国推广的新科技项目,既有利于抗旱,又能大幅度增产,投资少,见效快。丹江口市在推广使用“旱地龙”过程中,一是水务局高度重视;二是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加快示范推广进程;三是举办“旱地龙”使用技术培训班10余期,介绍“旱地龙”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四是免费为14个乡镇办发放“FA旱地龙”抗旱剂3600多公斤、使用手册2000多份,进行示范推广,让群众了解“旱地龙”的作用,增强自觉使用“旱地龙的”的积极性。         
    把抗旱服务与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相结合。水是生命之源。他们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放在抗旱工作的首要来抓。三年来,在水务局的支持下筹措资金45万余元,修建各类抗旱应急水源工程7处,其中:自流引水工程3处,泵站提水工程2处,水窖2口,解决了325人和170头牲畜的吃水特别困难问题,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凝聚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