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城资源调查工作专家、博士生导师王玉德教授考察十堰楚国古方城
十堰牛头山森林公园保存比较好的楚国古方城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10月17日讯(袁钧) :昨日上午,湖北长城资源调查工作专家、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该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学术带头人王玉德教授一行,在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袁正洪、十堰市工商联广东商会副会长邓明、十堰市牛头山森林公园负责人王友华等陪同下,通过对十堰市城区牛头山森林公园境内一古寨城的考察,认为该古寨是2300多年前楚国修建的古方城,该寨城是楚国防御秦国进攻的一道重要军事防线,是古代楚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堰楚国古长城的发现,不仅对研究我国楚方城和古长城文化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所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神农架至武当山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灿烂明珠。
据明万历《郧台志》、《郧阳府志·山川》、《郧县志》记载:“ 古塞山,县西南八十里,战国时楚筑以备秦,今名大寨山。” 由此,史志记载的地理位置正是今牛头山森林公园的古寨山。据有关史书记载,历史上十堰市城区古属麇子国,春秋时为锡穴麇国之地。战国时为楚地。由于十堰南依古防渚(房县),北临汉水丹阳,西接古上庸,东连武当均州,历为兵家相争之地。自公元前611年前后楚国灭麇国至前223年楚国灭亡,十堰战事频发,成为秦头楚尾、朝秦暮楚之地,时为秦国所有,时被楚国夺回,使得楚国在十堰筑城设防抵御秦国。牛头山古寨所处的十堰市城区,原系郧县十堰区。1969年十堰及黄龙两区从郧县划出,设立十堰县级市,后升格为地级市,其距十堰市城区中心地段仅只8公里的牛头山,明代以前地名为古寨山,明代时地名叫大寨山,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兴建国营林场以距古寨山六华里的形似牛头的一个小山取名叫牛头山国营林场,后改名叫牛头山森林公园。
据考察,牛头山楚国古方城,建在海拔808.5米高两峰相连的山顶上,南面背依主峰牛头山,与牛头山天池和山间大坪地相连;古塞居高临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堑气势;西览远眺花果黄龙群山;俯视北望,城区山川尽收眼底;东通登山寨之道。这段古长城依山而建,以石垒或干打垒夯实而成,寨墙石头风化严重,十分沧桑;有的长满鲜苔,有的墙段石包土筑痕迹十分古老,虽历经千百年风雨,仍雄姿依旧,寨墙保存比较完整,有东西南北城门,寨墙宽窄高低不一,西南边寨墙段最高处达2.93米,宽1.6米;西寨墙甚至有一段双城墙,既古时瓮城,长约300米长,外低内高,两墙相距4米多。东北边寨墙最高段达2.5米,宽1.5米。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寨墙石头风化严重,十分沧桑;有的长满鲜苔,有的墙段石包土筑痕迹十分古老;还有多处烽火台、了望台等遗址。古寨城内有一处较大面积的岩屋,还发现一巨石上凿有椿粮的石臼,在北门附近有一处水源地等。从牛头山林场场长王友华 、场工会主席吴云华拿出的航拍测绘地图分析,该古塞城周长3公里,呈不规则长方形,直径约1000米长,最宽处300米长,区域内辖有6个山头,最高达808.5米,最低处有681.3米。另外在卫星图上也清晰可见此古寨城寨墙。据考察,该楚古长城比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筑的北长城还要早300多年。
牛头山楚筑古塞城,属不属于楚方城?王玉德教授介绍说,我国一些研究楚长城的著名专家认为,早期长城并无定制,以土筑城墙为主,亦有石包土筑。构成长城的主要特点是依山脊而建,“因地形,用制险塞”,随山势高下蜿蜒起伏,而城堡或烽火台则选择在“四顾要之处”,收“易守难攻”之效。其中楚长城的特点:一属于峭壁的延伸,二属于以险制塞,垒石为固,三是密集的列城。大体是方形,连接起来成为一个防御体系。所以楚长城不是完完整整连续成线的一道墙,而是以险峻的自然山脉为线,以人工垒制的关城、石寨、石楼为关卡,兵营、哨所等攻防设施构成的边疆防卫系统。可以说楚长城自然山体像瓜秧,人工石寨像结的瓜果。牛头山楚国古寨城具备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基本要素,其建筑形制与楚长城相同,这座楚古塞城的发现,值得研究引起高度重视和保护。
王玉德教授还介绍说,考察十堰城区牛头山森林公园楚长城,令人十分振奋。我曾到鄂西北十堰多次考察古寨城,但牛头山发现的这个楚方城,可以说是汉江流域、秦巴交汇武当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之大,气势宏伟,保在比较完整的最好的楚方城遗址。它不仅对于研究我国楚方城和古长城文化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古寨山楚国古方城所在的森林公园里,森林植被好,有日月潭、蜻蛙岭等名胜景点多,以及道教文化藴藏深厚,所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灿烂明珠。建议将牛头山森林公园改为十堰市楚长城森林公园,将是十堰市生态旅游文化一大知名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