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和政协三届五次会议中,针对十堰旅游产业,代表和委员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为十堰的旅游“问诊把脉”。 市长张嗣义在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了2008年旅游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并绘制了2009年旅游产业发展蓝图,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我们清晰地看到,新的一年,必将是十堰旅游大发展的一年! 记者 王云英
机遇当前 乘势而上 人大代表张慧莉在谈到旅游工作时认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构建有利于我市突破性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打造旅游经济强市。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启动和建设,将使我市进入新一轮投资高峰期,也为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实现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人大代表李华山说,市委、市政府前不久专门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决定》,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由2008年的43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2000万元,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办大旅游、大办旅游的决心和魄力。下一步我们将以“汽车城”为主要品牌,把城区打造成为休闲度假、宜居宜商的旅游观光目的地和集散地。加快山、水、城的良性互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促进我市旅游产业突破性的发展。进一步挖掘汽车文化,力争使十堰城区三五年内成为十堰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房县代表沈明云认为,2009年是房县抢抓机遇,借势发展的关键年。他认为,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构建等,为房县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房县将紧抓这两大机遇,立足区位、资源、环境的三大优势,实施项目活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和谐稳县的四大战略,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大发展。 资源仍需进一步整合 郧县代表柳长毅在谈到2009年郧县的工作目标和措施时认为,要突出生态文化主题,加快三产提档升级。以郧阳文化为主体,以山水资源为依托,围绕“一区四园三条循环线”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力争将郧县建成郧阳和汉江文化旅游的重要基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十堰核心板块的重要支点。同时建议市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突出打造具有十堰特色的“武当山、汉江水、东风车、恐龙蛋”品牌形象。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把郧阳文化、武当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文化支撑,予以重点扶持。 郧西代表卢富昌说,2009年郧西将开发一批生态文化旅游景点,进一步增强县域发展“人气”。在抓好五龙河旅游景区二期工程建设、确保5月1日全面对外开放的基础上,继续抓好上津古城、龙潭河、虎豹峡、夹河金,銮山、六郎库区旅游的开发包装工作,努力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张歌莺代表说,2009年房县将实施“五个一”工程,做大炒熟旅游产业。着手出版一套房陵文化丛书,打造一台有影响力的精品地方戏,筹拍一部反映房陵文化的影视剧,保护修复一批历史文化遗迹,规划一座“盛唐风情”影视城。在不久的将来,努力将房县建成“两山一江”中的一颗璀灿明珠。 人大代表杞飞跃说,近来年,我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尤其是对武当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大力宣传武当山旅游资源时却忽视了对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推介。他建议采用各种手段在国际国内推介我市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可与全国其它旅游城市结成联盟,加强对市内热门旅游线路推介,让更多的外地游客多在我市停留,使十堰真正成为以武当山为龙头,以“三区”、“三线”为一体的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圈。 戢逢尤、欧阳萍代表建议,将房陵文化圈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十堰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建设上拓宽房县入市通道,在十房路口建设一座立交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改善提升十堰城区南大门的形象,为打造旅游强市增添光彩。 徐洪斌、黄芸、雷绵云、张龙等代表认为,要加快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二、三期建设,提升青龙山旅游档次,真正把青龙山建成银武高速公路和武当山——西安旅游线上的重要一景。推进汉江水体、九龙瀑布、虎啸滩、龙吟峡旅游和郧阳民俗风情园项目开发建设,加大沧浪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力度。
管理宣传仍需下大力气 魏巍委员说,今年我市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要抓住武术节成功举办的契机,乘势而上,继续加大武当武术推广普及工作,在更大范围、更多层面组织群体性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武当山和十堰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还有委员提出,必须尽快提升旅游应急能力,完善强化应急体系及机制。我市旅游应急体系及能力建设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应急预案仍停留在书面层面上,没有进行实战演练,完善细化没有实践支撑,其应急作用缺乏实践检验。建议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系统,切实发挥预案作用,健全政府应急保障制度把应急能力落到实处,加强对重点景区安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防范应急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