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医院脊柱外科再度完成一例高风险手术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年9月22日6:37 文章编辑:青山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9月22日讯(黄家喜)   9月 9日上午,太和医院脊柱外科王达义、温国宏等医生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精心准备后,为来自陕西旬阳的一位54岁男性患者成功实施了风险极高的“胸椎管狭窄后路减压术”,手术历时近6个小时,终于使这位患者摆脱了即将瘫痪的厄运。
  今年4月以来,这位患者不明原因地感觉胸背疼痛,尤其晚上竟疼痛得不能入睡。最近两个月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继而发展到右上肢也麻木起来。为此,他于1个月前曾专程赶赴省城西安大医院问诊,然而在经过磁共振等一系列拍片检查之后,被婉言推之无果而返。9月3日,他慕名来到太和医院求治,被诊断为:患有“胸10、11、12椎管狭窄、韧带钙化压迫神经”,并伴有“腰1椎体陈旧性压缩性骨折”。王达义主任将患者的磁共振拍片放在读片器上,仔细向笔者介绍其椎管狭窄的位置,只见胸10、11、12椎管与隆起的钙化物完全长在了一起,手术的目的就是必须将这些压迫脊髓神经的钙化质全部去掉,如果任其“疯”长,它必将阻断患者的脊髓神经,从而导致患者终生瘫痪。
  病原简单清楚,手术目的非常明确,但是,要想除掉与脊髓神经长在一起的钙化物却非易事,硬度很高的钙化质与无比柔嫩的脊髓神经已经长在一起,如果简单地用“敲”的办法来祛除钙化物,肯定会伤及脊髓神经,这正是此例手术治疗的最大难点。为了获得最大的安全系数,王达义拟订出用砂轮高速磨钻磨去钙化物的手术方案。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在得到他们的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后,才得以开展此例手术。术中,果然如王主任预想的那样,钙化质与脊髓神经完全长在了一起,于是他们及时请来了神经外科的秦军主任来帮助处理。在显微镜下,秦主任小心翼翼地切除已与钙化质紧紧粘连在一起的神经硬脊膜,并以人工膜替代修补之。术后,患者的下肢运动感觉完全正常,至此,所有手术医生那久久悬着的心终于轻松起来。
  今年以来,一系列高风险高难度手术似乎格外“亲近”太和医院脊柱外科的专家们,促使他们想千方设百计接受挑战,勇闯禁区并屡创奇迹!6月6日、25日,该科在一个月里先后两次为两例“寰枢椎半脱位”患者独立成功开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成为继武汉同济、协和医院之后、全省第三家能独立开展此项手术的医院,标志着鄂西北脊柱外科技术水平呈跨越式里程碑式大提升。尤其让王达义等专家们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是,他们之所以敢于屡次“吃螃蟹”,夺关涉险并大获成功,其根本在于太和医院骨外科拥有的雄厚技术实力和太和团队的整体协作精神。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