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8月19日讯(刘甲林) 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曾经取材武当山,这一观点最近再添佐证——丹江口市官山镇出土的一块明代墓碑上竟有“花果山”字样。
12日,前往考证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武当古建筑研究所所长张华鹏表示:“这是武当山地区文物考古中首次发现‘花果山’的记载,吴承恩当年创作《西游记》时极有可能借用了这一名称。”
此前,有多名专家认为,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前曾到武当山地区采风。
在《西游记》第65回、第66回中,均有多段描写武当山及真武祖师的文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武当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究馆员李征康认为:《西游记》成书于嘉庆年间,正值武当山鼎盛期,吴承恩到皇家道场朝拜真武大帝应该不是偶然。
另一个证据来自于武当山下的丹江口市吕家河村民歌。2002年,中国旅游文化学会副会长兼民俗委员会主任刘锡诚来此考察时发现,流传在当地的民歌《刘全进瓜》,与《西游记》第十回、第十一回“太宗游地狱”的故事如出一辙,人物、地点、故事情节惊人一致。他在次年出版的《武当山吕家河村民歌集》中确认:“此歌为《西游记》第十回、第十一回‘太宗游地狱’创作素材。”
发掘于官山镇田畈村的这块明代墓碑《均州亲恩碑记》,铭文记载墓主人沈鸿为“均州守御千户所”。“见在武当山花果山,此山杜阳宫殿之地。葬墓。”张华鹏介绍,碑文中的“千户所”为明代初期洪武年间的军政合一官职。可见,“花果山”一名在《西游记》成书之前即已存在。
据当地群众讲,上辈人中曾传言当地有山名为“花果山”,但不知在哪儿。专家根据墓碑出土地判断应为现在的鳖盖山。此山位于武当山南神道一侧,属武当群山中的一座。
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李相斌说:“不管从考古角度,还是民间文学角度来看,均有证据表明吴承恩的确到过武当采风,并将采集到的素材写进了《西游记》。”
由此可见,在田畈村的花果山名称由来早于《西游记》的成书年代,吴承恩到官山采过风,并将“花果山”这一山名记录了下来,应用于《西游记》的书中。此处山势奇特雄伟,如屏两峰相对而立,山峦形似巨鳖引涧,当地群众叫鳖盖山。因此,花果山最早最原始的名称来源于官山镇田畈村,再添加其他地方的奇特景观就形成了《西游记》中似真似幻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