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症老人宋兰芬爱心捐向地震灾区的金耳环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信息来源: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 发布时间:2008年7月30日6:56 文章编辑:青山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7月30日讯(梁时荣)  2008年7月24日上午,久雨的十堰似乎变得晴朗起来。这一天胡武俊老人的一家显得格外开心。因为,已故老伴宋兰芬临终前的愿望,今天就要实现了。在十堰市红十字会办公室,红会秘书长陈正环热情接待了父女俩。
    “这是金耳环折价后的钱,一共是564块8毛,请收下她的这份心意。”陈正环激动地说:“你们来了多趟,辛苦了,我代表红会和地震灾区的人民感谢你们的深情。”
    说完,陈正环向胡武俊老人颁发了由十堰市副市长高勤签发的《捐赠证书》,上面清晰的写着,兹证明宋兰芬捐赠首饰变卖款五百陆拾肆元八角整。
    胡武俊赶快接过证书,然后擦擦眼角,看了又看。站在一旁的女儿胡华此时已是无语凝噎。
    这是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珍藏了20多年却从未舍得戴过的一对耳环,这是一个生长在农村具有朴实而又善良品格的退休女工在濒临死亡前作出的选择,这是一个在捐赠过程中几经周折才完成了它的艰难之旅的感人故事。
                     (一)
    67岁的宋兰芬出生在湖北房县军店镇一个偏僻的山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后参加了县里的会计培训班,干过基层会计、邮电所话务员,在房县百货公司当过营业员,1995年从房县百货公司退休。她平生热爱生活,乐善好施,是邻里乡亲眼中的“好人”。在当时连饭都吃不饱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总是把自己节省下来的布票拿出来给邻家的孩子做棉衣穿,用零用钱给这些孩子买书包。有一位家境困难的寡妇,带着两个孩子,每月收入只有几十元,日子十分艰难,宋兰芬就主动承担起孩子的吃饭钱,持续接济了20多年。57岁的宋某,是房县百货公司的一名下岗工人,是国家照顾的低保户,由于家庭贫寒,老婆给他留下一个孩子就离开了。宋兰芬就常年给这个孩子买衣服、送食物,这一来就是10多年。当得知宋兰芬去世的消息后,这个低保户还从微薄的收入中取出100元寄给她的家属,以示感恩。据胡武俊回忆,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宋兰芬帮助过的人实在太多,是个远近闻名的“菩萨”。
                      (二)
    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好人”宋兰芬在体检时,发现自己肺部有斑块,同时患有糖尿病。此后的近10年间曾十数次住院治疗,身心受尽折腾,不厚的家底几近掏空。
    2008年5月初,宋兰芬病情开始加重,肺癌恶化,不挺地吐血,腿部肿大,不能行走,再次入住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肿瘤科。医生明邦春告诉她,其肺部肿瘤已全身转移,腿部出现血栓。宋兰芬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是她表现得很坚强,坚持每天坐轮椅回家。
    5.12汶川大地震这天下午,宋兰芬正在病房治疗,她和其他人一样感到了这心惊肉跳的一刻,她看到其它病房的不少人都跑到了室外。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全国支援灾区的大行动和灾区人民奋力自救的大壮举。宋兰芬坚持每天看电视,买报纸,关注灾情,她也因此经常泪流满面,有时竟忘记了身体的疼痛。
    宋兰芬一家有4口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电视上播放的白衣天使奋战在废墟上的感人场面,是老人们一家那几天谈论最多的事。
    5月15日,宋兰芬发现太和医院肿瘤科的医生和护士都在为地震灾区捐款,医院的广播中也在报道职工纷纷解囊的消息。有退休的老职工,有正在医院住院的患者,有在医院打工的青年,整个医院都掀起了捐赠热潮,她看到医院工会把募捐箱搬到了行政楼门口。
    2008年5月20日,宋兰芬起得很早,但一直坐着轮椅在医生值班室门口逗留。据她的主治医生明邦春说,老人是为了托付他一件事,要将自己珍藏了20多年的一对金耳环捐给地震灾区。当时,明医生告诉她,你现在治病需要大量的钱,经济很紧张,自己还是留着吧!可老人说:“灾区的人比我更需要钱,你们不也正在捐款吗,我是医院职工的家属,捐款也算我一个,你就帮我了了这个心愿。”明邦春只好答应下来。
    据老伴胡武俊说, “5.12”大地震之后的一段时间,宋兰芬心情很不好,总是哀叹自己没有用,躺在床上还花钱。有一次她听说太和医院要往灾区派医疗队,医院许多医生、护士都主动请战,就鼓励儿子报名参加。有一次在家中,她还问几个孩子为灾区捐款了没有,孩子们都说捐了,她听了很高兴,又追问胡武俊特殊党费的事,胡武俊说还没有,因为要将特殊党费缴到自己所在的房县卫生局党支部。宋兰芬便催促他,早点缴,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她还说全家人都是卫生工作者,要像战斗在灾区的同志学习。第二天,胡武俊就打电话回单位缴了特殊党费。
                      (三)
    宋兰芬老人的耳环并没有如期捐献出去,而是几经周折。明邦春拿到耳环后就与太和医院工会取得了联系,但工作人员答复:只接收捐赠的现金,金耳环不好保存也不好作价。捐赠遇到麻烦,明邦春医生没有将这个“坏消息”告诉宋兰芬,而是将耳环转交给老人的女儿胡华。
    端午节这天,是宋兰芬全家在病房团聚的日子,病房来了很多人,胡华发现母亲这一天虽然极度衰弱,但眼光总好象在寻找一个人,“她也许是在寻找明医生,因为前几天她还问过明医生关于耳环的事,明医生没有正面回答。“
    6月12日在老人去世这天,有一个人显得格外伤神,“我没能把老人家的耳环捐赠出去,心理堵得慌,好象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太和医院肿瘤科明邦春医生有些哽咽。
    “母亲是在留下了字条后走的。”在宋兰芬去世的当天,在她病床边的床头柜里,女儿胡华发现了母亲临终前几天留下的字条:耳环的事不知道办的怎么样了……这是一位身患癌症的母亲在即将离开人世时最后的一丝牵挂。
    其实,在母亲病情恶化的这些日子,胡华一边照料母亲,一边和父亲为耳环的事奔忙。5月25日,胡华打电话到十堰市红十字会询问捐赠耳环的事,工作人员称没有接收过这种物件,需要请示领导后再给回复。6月1日下午,胡华又打电话到十堰市红十字会询问情况,对方告知这个物件不好处理,并表示谢意。其后,父亲胡武俊还亲自到十堰市红十字会跑了一趟均未促成。
    胡华紧紧地攥着这对发烫的耳环,此时的她心里一阵难过,觉得对不起母亲,因为没有把这件事办妥。她曾想把这对耳环留下来作为纪念,自己再掏点钱捐给灾区,但她不想用自己的无知毁灭母亲美好心愿。
    在妥善安排了宋兰芬后事之后,6月23日,胡武俊再次来到十堰市红十字会,看能不能请他们将耳环折个价,无论多少都行。对方说,你可以到民政局问一问,他们那里接收物资。6月30日,胡武俊来到十堰市民政局救灾办公室,答案是他们接收的物资捐赠都是衣物被服,接收首饰还没有过先例。此事再一次搁浅。
    直到有一天,胡武俊得知商场可以回收金银首饰,只不过价格要比售价低得多。总算有了一线希望,胡武俊不敢耽误。7月18日,胡武俊老人在女儿胡华的陪护下来到十堰市五堰商场金银专柜,经过协商,终于将这对黄金耳环以564.80元的价格进行了兑换。就这样,一位癌症母亲的生前遗愿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图为胡武俊老人将耳环折价后的现金缴到十堰市红十字会
 
 
图为十堰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陈正环向胡武俊颁发捐赠证书
 
 
图为捐赠证书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