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官山镇正由农业乡镇向文化重镇旅游强镇转型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新闻 >> 正文
信息来源: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 发布时间:2008年3月18日10:4 文章编辑:芳芳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3月18日讯(刘甲林)近日,笔者在丹江口市官山镇了解到,近年来该镇利用区位优势,激活发展主体,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发展机制,正在努力实现由一个农业乡镇向文化重镇、旅游强镇的转型。
 
    山大,人稀,地域广阔,贫穷落后,这就是官山镇留给人们的印象。大多数山民靠种一点木耳,点几架香菇作为家庭副业收入。因其紧紧挨着武当山这个4A级国家风景区,山地不许开垦,树木不能砍伐,有限的一点缓坡地只能收一把粮食顾个温饱。路不通,车难行,困扰着一代又一代大山里的人们。
 
    官山镇党委政府在发展中调整思路,寻找出路,从劣势中找优势,从优势中找亮点。近两年,该镇借国家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村通等文化工程的契机,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传播“文化也是生产力”的思想方面下功夫,培育民歌、旅游的支柱产业优势,为端着金饭碗找饭吃的老百姓找到了兴镇致富的新路子。
 
    官山镇通公路前是香客和游客朝拜、游览武当山的南神道,素有“武当后花园”的美称,文化底蕴异常深厚。然而,直到1999年,沉寂“闺中”几百年的官山吕家河民歌的歌声飞出山外而声名远扬。
 
    2001年11月,官山镇政府开始走“镇校联姻”之路,与省内名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联手,举办了第一届民歌大赛,在全镇村民中筛选出了以“四大歌王”、“八朵金花”为代表的80余名民歌手。12月,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吕家河村“湖北省民歌村”称号。
 
    2002年7月,北京大学中文系师生第一次来官山采风。10月,北京大学把吕家河村确定为民间文学实习基地。2003年,国家文化部命名官山镇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吕家河民歌唱响了,吕家河的发展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村里建起了民歌堂,在省委、省政府王生铁等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镇政府至吕家河村的6公里山路,吕家河至武当山田畈村的12公里南神道公路,变成了黑色的高等级公路。官山的发展列入省“两山一江”旅游现场办公会议题。吕家河人尝到了唱民歌带来的甜头,亲身体会到了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也领悟到了文化也是生产力的真正内涵,亲眼见证了由农业乡镇到文化重镇的颤变过程,进一步坚定了吃文化饭、打文化牌、走文化兴镇之路的信心。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智力投资和软件建设是官山重点抓的基础工程。在十堰市文化体育局和旅游局的支持下,该镇投入资金10余万元,选派本镇12名有音乐天赋的青少年到十堰艺术学校深造,学习民歌、乐理、舞蹈、导游等专业知识,为“武当后花园”培养新一代民歌传承人,为南神道旅游产业开发储备可塑之才。
 
    2007年6月,镇政府同十堰有恒置业有限公司签定了联合开发南神道(吕家河)的协议,组建了吕家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至此,文化重镇嬗变旅游强镇的序幕正式拉开。协议投资3000万,用两到三年时间,把吕家河、南神道建成4A级风景区,与武当山4A级景区实施战略衔接。目前,武当大峡谷栈道和游客接待中心已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两年后,到武当山的游客不用再走“回头路”了,将实现前山后山“吕家河——武当南神道景区——武当山”旅游路线的贯通循环。游客在官山就能体验到“听吕家河民歌,探武当大峡谷,游武当南神道,观武当后花园,品农家山珍味,登武当仙山,悟道家哲理”这一新的旅游产品给休闲度假生活带来的无限商机。
 
    党的十七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实施,为该镇正在着力实施的“三区三线”旅游经济圈发展计划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制度保障。以南神道和吕家河为主的旅游经济区,吕家河村、五龙庄村为主的新农村小区,官山集镇作为辐射源的中心区建设为核心内容的“三区”,以吕家河—田畈—武当大峡谷—武当山为核心的内线旅游经济圈,联通西河村、杉树湾与盐池河镇水竹园村、房县白鹤乡杨家院村的中线旅游经济圈,连接209国道的武当山、官山、神农架和丹江口水库、净乐宫等“两山一江”省级规划的外线旅游经济圈为愿景的“三线”,已经纳入官山的综合开发项目,他们在全力构建以旅游开发为主的南神道景区内环线的同时,打通主干线,产业连成片,积极推进“三环线”经济圈建设。
 
    2007年,官山投入1000余万元,打通了武当大峡谷650米的“肠梗阻”, 硬化了209国道至全真观村15.3公里的旅游路、通村路。新修了杉树湾至盐池河水竹园村、铁炉村与房县白鹤之乡之间的跨区域公路,实现了官山与房县之间路网环线连接。
 
    外部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官山顺利实施项目兴镇战略创造了机会。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三线经济圈”积极实施百里杂果长廊、千里药场、万亩生态经济林“百千万工程”。根据镇情民意,贯彻落实“观念上调新,结构上调优,产业上调大”的新政策,他们在209国道沿线规划建设1000亩柑橘基地,在核心景区建设2000亩薄壳核桃基地,发展1000亩特色中药材示范基地。他们采取公司+农户、公司+支部+基地等经济发展模式,与全国大市场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今天的官山镇立足官山的传统资源优势,找准了文化与旅游经济互动发展的大方向,凝聚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增强了干部群众做项目、干事业、求发展、奔富路的信心,使端着金饭碗找饭吃的山区老百姓看到了新希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