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建议办理“开花结果”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信息来源:十堰晚报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31日9:43 文章编辑:青山

176件建议办结率、见面率均达到100%,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7.7%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12月31日讯 据《十堰晚报》报道(记者方明 通讯员唐建忠 李勤
): 
十堰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共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176件。一年来,市政府及各工作部门认真抓好建议办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办理工作任务。据统计,建议办结率、见面率均达到100%,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7.7%。

        扩建上海路
    构建“六纵六横”城区路网

    近几年,为了抓好十堰城区“六纵六横”路网建设,市政府先后动工修建了天津路、重庆路、浙江路、凯旋大道、武当路。目前,天津路、重庆路、浙江路、武当路已经竣工,凯旋大道二期正在施工中。喻斌、项清荣等代表提出“关于扩建上海路”的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积极采纳代表建议,2008年,在资金投入压力相当大的情况下,将上海路建设纳入政府“十件实事”之中。上海路规划设计东与重庆路、北京路相连,西与人民路、福建路相接,全长1.8公里,宽36米,其中车行道20米,中间绿化带4米,人行横道两边各6米,设计概算1.32亿元,道路两侧可开发利用土地710亩,分两期建设。目前,上海路建设已完成工程立项等工作,一期工程茅箭区姜湾村段1120米已全面动工,预计2009年6月竣工。二期工程正在进行拆迁工作。上海路的扩建,将对拓展城市空间,缓解柳林路、江苏路交通压力,完善城区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功能,推动十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开发牛头山
    改善市民休闲娱乐环境

    牛头山森林公园与张湾区美景园林场、艳湖公园山水相依,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实施“二园一场”整合 、扩建,既可改善市民休闲娱乐环境,又可加快十堰生态旅游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品位。朱世国代表适时提出了《关于将牛头山森林公园开发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的建议。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此列为人大代表一号建议予以督办落实,并将其列为市政府2008年“十件实事”之一。今年上半年,政府投入巨资对艳湖水上公园进行改造,让“死亡之湖”成为人们眼中的“美丽之湖”、“休闲娱乐之湖”。今年5月1日,牛头山森林公园实现了免费向市民开放。为了整体开发牛头山森林公园,目前,市政府投入资金,已完成了东风40厂至艳湖公园1.3公里的道路扩建,车城南路经艳湖公园到森林公园2.1公里的道路建设,3.5公里低压线路和3公里高压线路改造工作已纳入供电部门电网改造计划。

    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惠及特困人口12万人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途径。2007年6月以前,全省实行农村特困救助制度,安排我市的救助人口7.9万人。后经市政府和民政部门积极争取,调整增加到9万人。2007年7月,按照全省的统一安排部署,特困救助对象平稳过度全市实行农村低保。经论证并结合十堰的特殊情况,市政府有关部门又提出我市农村低保应扩面到12万人。冯诗贵代表提出了《关于要求农村低保实行应保尽保》的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市主要领导先后多次率民政部门到省政府及民政厅做工作。2008年,省政府安排十堰市农村低保人口12万人,保障资金按人年均360元标准执行。

    建设风神大道
    推动城区东西部均衡发展

    建设风神大道是推动十堰城区东西部均衡发展的需要,是拓展城市空间的需要,是更好地服务东风公司、完善城区道路交通网络的需要,市政府已将此项工作列入“十一五”交通建设规划。人大代表张道梓建议,尽快修建风神大道。市政府及城建、规划等部门对此高度重视。目前,市规划部门已着手制定风神大道建设性控制详规,按照规划,风神大道全长9.5公里,宽4米。目前,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方案正上报市政府审批,风神大道开工兴建指日可待。

     百二河“碧水工程”
    让车城“动”起来
    百二河横贯我市中心城区,由于山区雨洪特点,该河大部分时间是条干河。市委、市政府为把十堰城区建成生态、旅游、宜居、园林等特色城,曾多次专题研究,商讨解决百二河有水问题。人大代表赵平芳提出《关于充分利用百二河河道的建议》。2007年,市水利水电局组织专班进行规划论证,并将百二河有水工程定名为“碧水工程”,目前,规划、设计、论证等前期工作已完成。2008年,市长张嗣义在市政府常务会上,多次表示只要百二河上游水源有保证,可以考虑启动该项工程。

    合理规划三产业布局
    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我市位于鄂、豫、川、陕结合部,有着周边城市和地区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近年来,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重点和广大市民普遍的呼声。如何有效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大代表赵平芳建议,对城区三产业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尽快组建专业市场。该建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并责成由商务局牵头,着手编制《十堰市城区商业网点专项规划》。目前,该专项规划已完成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该专项规划将城区三产业网点布局分为市级商业中心、片区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同时计划改造若干条商业特色街区,以引导商业业态实现结构调整,发展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和物流基地。目前,已基本完成火车站商贸经济圈、白浪汽车汽配物流圈、汉江物流圈等3大物流圈市场发展规划。

    关注人口老龄化
    构建和谐新社会

    据统计,拥有350万人口的十堰,目前,60岁以上的人口有40万,占总人口的11%。全市农村“五保”供养对象3.1万余人;城市城镇无法定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三无”对象有2900多人;全市“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有12.6万人,占老年人口的31.5%。如何让这些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人大代表余国文提出《关注人口老龄化,新建和改善养老机构》。该建议也是市委、市政府和民政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市老年公寓由开放前3年的年均十几人到现在的89人,床位使用率达53%。为了合理规划建设全市的养老机构,市民政部门主管的市晨韵养老院、市福利院老年公寓、市老年公寓、市夕阳红养老院相继竣工开放,将来还要兴建4所养老院。不久的将来,仅十堰城区,就有8所养老院,床位将达到1300余张。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实现地区平衡发展

    作为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一直受到国家、省的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刘帮松一直关注我市农村的扶贫开发的方式和成效问题,他适时提出了《关于加大扶贫开发重点村扶贫资金投放力度》的建议。为确保整村推进投入力度,市政府采取以项目为纽带,参照西部开发等区域政策,整合统筹扶贫开发行业性政策,支持整村推进工作。首先,将通村水泥路、安全饮水、能源建设3项资金的80%以上用于重点村建设,按照1000人以下的重点村投入不少于45万元,1000人以上的重点村不少于60万元的标准配置。同时,将交通、能源、水利、农业等专项资金向重点贫困村倾斜,确保每个重点贫困村在规划建设期内各项投入达到100万元以上。今年,市政府还组织专班进行了检查验收,从验收的情况来看,很多重点村的各项投入已超过100万元。

    整治二手手机市场
    净化市容市貌

    邮电街沿线自发形成的二手手机市场一直是市有关部门和广大市民头疼的“老大难”,其占道经营不仅给市民正常出行带来不便,也影响到十堰的城市形象。人大代表曹善生建议,彻底整治邮电街周围二手手机市场,解决占道经营问题。市建委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结合“三城”联创和武术节筹办工作,责成市城监支队制定了详细的整治方案,今年5月16日至6月16日,城管、公安等部门联手,分3个阶段,对邮电街二手手机市场商贩集中进行了调查摸底、宣传教育、整治巩固,有效净化了市容市貌,市民对此拍手称快。

    加大社区建设力度
    构建和谐新社区
    推进社区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城市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愿望的迫切需要。胡光群等代表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的建议。为推动社区建设工作的深入,加快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市财政逐年加大对社区建设的补助标准。2008年,市财政在落实好社区人员经费补助132万元的基础上,还安排社区服务大厅建设资金90万元、社区道路改造资金1000万元、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资金50万元。通过实施多渠道投入,切实加大了社区建设的力度,提高了社区管理水平。今后,市政府还将根据财力和社区工作发展的需要,每年安排必要的社区建设专项资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