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十堰可望实现生产总值480亿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31日9:3 文章编辑:青山

市政府通报全市经济形势:年初确立的主要目标全面完成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12月31日讯 据《十堰晚报》报道(首席记者 严谨):2008年即将翻过最后一页日历,一年来,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昨日上午,市政府在市行政中心召开经济形势通报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涂明安代表市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通报全市经济发展的诸多惊喜。
    
    生产总值可望实现480亿
    2008年,全市奋力抗击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积极应对不断蔓延的金融危机,抢抓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全面启动了“三城”联创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80亿元,完成计划的106%,同比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亿元,完成计划的105.3%,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亿元,完成计划的107%,增长23%;外贸出口1.8亿美元(含东风商用车公司),完成计划的243%,增长118.7%;利用外资4800万美元,完成计划的102%,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2828元,完成计划的107.5%,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0元,完成计划的101.7%,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完成计划的117%,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4%;人口自然增长率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超出计划2.2个百分点。除物价外,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全面完成。

    经济发展实现“四个新突破”
    工业整体实力取得新突破。工业总量进一步扩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169家,总数突破600家,达到611家。结构进一步优化,地方工业占比48%,提高了7个百分点;50家“双亿”企业实现产值160亿元,增长33%;县域工业总产值增长2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质量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突破40亿元,达到45.5亿元,增长19.2%。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显现,ZD30轻型发动机投产,东风渝安、双星东风、东风特汽客车等扩能项目竣工,5000亩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基本完成场地平整。
    城乡消费取得新突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增长23%。其中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超过城市2个百分点。汽配城年交易额突破百亿大关;火车站商贸经济圈完成销售额52.3亿元,增长45.2%。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8亿元,分别增长21.2%和32.2%,其中武当山分别增长20.6%、88%。
    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利用外资增长16.7%;利用市外境内资金35亿元,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06.7%,地方企业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外派劳务增长12%,竹山县被命名为“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
    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武当山机场项目正在争取纳入国家规划,襄渝铁路复线建设顺利推进,十宜铁路和十房、郧十、十白、谷竹4条高速公路均完成可研报告,武神一级路改扩建工程全面启动,丹江路、许白路建成通车,郧县汉江二桥、丹江习均大桥动工建设。水利电力建设全面推进,丹江大坝加高工程完成过半,潘口电站即将实现大坝截流,三里坪、周家垸电站建设进展顺利,龙背湾、小漩、孤山电站前期工作全面启动。12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纳入省“十一五”规划,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
  
    经济运行取得“四个新成效”
    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农业实现增加值50亿元,增长5%。粮油连续5年丰收。新建特色基地20万亩,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家,新增畜禽养殖小区200多个,茶叶和柑桔产量增长40%以上,水产品增长13.6%。实现劳务收入36.5亿元,增长14.6%。减少“两类人口”8万人,搬迁扶贫1.2万人。新修通村水泥路164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265平方公里,解决了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财政增收和信贷投放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可望增长1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7亿元,比年初增加9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27亿元,比年初增加40亿元,贷款投放继续保持了高增长态势。
    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造林绿化30.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7%。神定河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丹江口库区生态环保项目全面推进。5家落后产能水泥厂、2家小钢铁企业、14家小电镀企业被关停,30家重点排污单位纳入实时监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超额完成省定目标,我市荣膺省污染减排优秀单位。
    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社会保险扩面新增9.86万人。城乡居民享受低保人数分别达9.1万人和12.4万人。发放廉租房住房租赁补贴7000多户,对人均住房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实现了应保尽保,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万平方米。完成雪灾倒房恢复重建和农村危房改造6000多户。13个国办福利院建设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7%,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