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生态文化游,十堰如何迈步走?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信息来源: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12日16:37 文章编辑:原野
   
 
    如椽巨笔下,千湖之省顿成“一轴两圈”经济体。
    6万平方公里的武汉“8+1”城市圈,享有华中九省通衢之便。它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第四级!
    囊括十堰、宜昌、神农架、恩施等8地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12万平方公里国土,拥有武当山、神龙架、长江三峡等国际知名品牌,“世界亮点”将变“国际卖点”。
    “一轴两圈”战略的定格,湖北“点、线”发展态势升格为“面、圈”格局。手握武当山文化遗产、东风商用车基地、南水北调源头三张世界品牌的十堰,又如何面对新变?
 
朗星,或是明月?
    从山门到千佛殿,七进院落,3万平米的面积!河南人自豪少林寺的大。
    武当山有多大?十堰人很迷茫。百度告诉世界,武当山九宫之一遇真宫,占地5.6万平方米。有人计算,总面积525万平米的玉虚宫,是少林寺的175倍。
    云在脚边流,人在天上行,金庸大师的生花妙笔让人魂牵梦绕武当山。大明朱棣帝集30万军民工匠历时12年,在800里武当打造了33处古建筑群。广厦干落,宫台相望,大明“皇室家庙”,又被称为“挂在悬崖绝壁上的故宫”。
    中国29处世界文化遗产,湖北只有武当山。武当山注册文物740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超过10%。
    旅游家们不为稀世珍宝侧目,却看重武当武术、道教文化,这是中国沟通世界的桥梁。
    天人和一、济世利人、发展而尊自然的道教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现代理念不谋而和。作为中国道教圣地,其输出的道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也影响着世界。30多个国家信仰道教,太极八卦搬上某国国旗。
    遇圆则圆,遇方则方,以柔克刚、祛病养生的武当太极,世界近五亿人习练。前不久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69个国家近3千名武林英雄相约武当,再次奠定“北尊少林,南尊武当”的中国武术格局。
    除了源远流长的武当文化。在十堰,90万年前的“郧县人”化石改写了人类起源“一元论”,堆积如山的恐龙蛋化石辐射着白垩纪生命气息。《黑暗传》演绎着汉民族创世的历史,吕家河是中国民歌第一村,伍家沟存留着中国故事的化石。“巴俗、秦风、楚歌、豫音”以及“京剧之母”山二黄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1千多平方公里,秀水与名山珠联璧合。东风车的故乡号称“东方底特律”,演绎着现代工业文明。
    名山、秀水、大人文,十堰旅游资源中国罕见,世界奇迹!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面对“一轴两圈”战略,市委书记陈天会这样定位十堰。
 
金饭碗的尴尬
    如果说十堰旅游资源举世罕见,无人异议;但说武当旅游是湖北的龙头,十堰没有底气!
仙山、秀水、汽车城,柳陂恐龙、汉江考古、青山老林、险峰峻岭、幽谷飞瀑、蓝天白云、溶洞温泉、翠竹小桥、流水人家……
    厚重的生态文化,反而凸显了十堰旅游的羞涩。张家界,上年游客超过1800万,旅游收入91.25亿元。去年“五一”黄金周7天,栾川重渡沟、鸡冠洞两个不出名的景点,游客却有115.9万人次,旅游收入3.5亿元,而上年武当游客刚过百万大关!痛在哪里?
    要素的短腿!
    尽管武当山近几年有了快速发展,但吃住行娱购游等旅游要素,仍有羞涩。
行:进来容易回去难
    2008年,十堰过往旅客列车40趟,不在少数;然而高峰期车票总是一票难求!这个“一票难求”恰恰折射出十堰旅游的交通“瓶颈”。“进得来,出不去”,成为省外游客和旅行社心中的疙瘩。
    娱:躺在床上看电视
    湖南张家界一年的旅游收入是55亿元。除了门票外,来自康乐球、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球、桑拿浴的收入占了相当部分。在武当山,几乎没有娱乐节目,游客到了夜间就只能躺在床上看电视。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到此一游,全都忘掉。”业界有句俏皮话流传颇广。
    简单的观光旅游,既掏不出游客的腰包,也无法吸引回头客,使得本就不充沛的客源市场“含金量”不足。
    购:产品寥寥顾客稀
    旅游发达地区,旅游购物收入可占全行业总收入的45%。而在我们的一些景点,2007年仅占5.4%。
    十堰物华天宝。工艺品有汉江奇石、竹山绿松石、武当道剑……吃的有丹江蜜橘、翘头鳊鱼、竹溪魔芋、房县燕耳、丰溪腐乳、板桥豆干……喝的有郧县黄酒、梨花老窖、武当道茶、杜仲饮料、梅子贡茶……如此丰富的特色产品,游客竟然很难发现上规模的定点旅游购物场所。武当山如此,十堰如此,在各县市,甚至连“购物一条街”都没有。
    有人统计,十堰游客中,“一日游”超过80%,人均消费仅120.2元。除了必须的花销,购物消费屈指可数。
单一的发展!
    一组数据我们看到了旅游的孤独。今年“十一”旅游黄金周,武当山游客最大接待量6300余人,而当时十堰城区宾馆饭店开房率仍然停留在40%左右。再看各县市区,20多个景点,能与武当山联动旅游的还是空白。
    “东方商埠,时尚水域”道出宁波的内涵;“神农架,人与自然可爱的家”辐射着原始森林迷人的气息。“武当山灵”又如何解读?事实上,从导游介绍到景点布局,武当旅游仍然停留在从单一的进香拜祖,生态休闲游、太极体验游、道教文化游及古建筑、古文物考察鉴赏游,似有还无。
    阻塞的交通!
    尽管襄渝铁路、209、316国道横穿秦巴山,但铁路单轨运行,运力趋于饱和,两条国道,山高、弯急、路差,从重庆到十堰需要30小时;从十堰到西安、宜昌、神龙架,300公里范围之内,都需要10小时以上旅程。秦巴山成为十堰旅游难以越过的坎!
 
减法思维与破局
    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和战略!
    从资源的原生态向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迈进,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十堰人怎么面对?
在众多事情中找重点,在复杂问题面前抓要害。十堰市委政府看好减法思维。
    修路破局。2003年,“十武高速”以第一条高速路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此后汉十高速、十漫高速相继开通。在国家高速交通规划蓝图上,十堰的版图已经画上十(堰)西(安)高速、郧房高速、襄天高速的粗线条。2007年,交通部将十堰列为全国公路枢纽城市。
    不久的将来,十堰到武汉仅需4小时,到西安2个小时,到郑州3小时。十堰通江达海的放射状交通格局初具雏形。
    11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一条消息,击碎了十堰人的平静。国家2万亿铁路大项目中,十宜铁路终于落地。接武当、穿神龙、连三峡,全长260公里的十宜铁路打通了十堰与西南的通道。
    从十堰发改委了解到,与十堰密切相关的运宜铁路、郑渝铁路等已纳入新建铁路网规划,房县—安康等铁路项目纳入规划研究。十堰将成为华中连接西南、华北、西北的铁路枢纽。
    “最大的遗憾是没能为十堰人民修机场!”历史已经翻过20年,原十堰市委书记厉有为仍然深深自责。今年6 月,在深圳的厉老表示,他为此感到对不起十堰人民。
    如今这个梦在变现。7 月31 日,一份《十堰武当山机场建设的请示》呈送省政府,省长李鸿忠批示力争列入“十一五”规划。目前,机场已选址于六里坪镇,初步命名为“十堰武当山国际机场”。
    随着襄天高速、西十高速、郧十高速的兴建及开工,郑渝铁路、十宜铁路、襄渝铁路复线的修建。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三头并进,十堰与西安、郑州、重庆、三峡、神龙架连接更加便捷,鄂西生态文化圈有了宽敞的北大门。
    公路、铁路枢纽的形成,秦巴山的约束就此消失!
 
核心板块的形成
    8月11日,总投资60亿元的武当山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由12家上市公司和财团组成的投资联盟,要在武当山建设水上人家、艺术馆、太极大剧院、太极天堂等市政设施及大型景观项目。打造湖北一流的集接待服务、武术交流、民俗文化、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品质旅游集散地。
    太极湖新区在十堰的标本意义是:创新了十堰旅游的投资模式,刷新了旅游理念。
    9月从十堰传出消息:武当山将投资3亿多元,由张艺谋执导《印象武当》,陈维亚执导《太极武当》舞台剧。10月,由张纪中签约拍摄的《倚天屠龙记》在武当山开机。制作一部动漫、建一座武术文化城,创作一台地域风情歌舞剧,以武当文化为内涵的娱乐项目在丰富。
设施改善,要素丰富。十堰将以城区为原点,打造三圈共存的旅游格局。
    以武当山为龙头,十堰城区——汽车工业游、牛头山森林探险游;丹江库区——沧浪湖度假、汉江文化探幽;郧县柳陂——古人类文化、青龙山旅游度假区;郧西、房县、双竹——生态旅游、三国文化游、温泉休闲区等。五大旅游片区形成观光、休闲、养生融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形成十堰旅游圈。
    以武当为核心,游三峡,探神农,登武当,品三国,逛武汉,十堰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高速路、铁路为主轴,十堰与伏牛山区、西安古都、鄂西生态融为一体,走进国际旅游圈。
    目前,十堰初步筛选出较大的项目共38个,投资320多亿元。项目分为四大类,其中,旅游交通设施项目7个,投资204亿元;武当山景区景点项目3个,投资75亿元;水体旅游项目12个,投资17.5亿元,各县市区的景点建设项目16个,投资24亿元。
    探武当文化、揽车城美景、赏源头风光。水陆空立体看十堰,将不再是一纸蓝图。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