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紧锣密鼓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新闻 >> 正文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6日7:53 文章编辑:青山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11月6日讯(程  勇):丹江口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承担着保护环境、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任。自2005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示范项目落户丹江口市以来,该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积极主动地引进、吸收、应用现代生态环境治理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探索适合丹江口市社会、自然、经济条件的治理技术,促进了项目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共完成建设资金481万元,实施面积10000亩。
      该项目由6个子项目组成。一是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技术示范。实施面积2000亩,其中核心示范面积200亩,辐射推广面积1800亩。二是水源区荒漠化治理技术示范。实施面积3000亩,其中核心示范面积300亩,辐射推广面积2700亩。三是农村复合经营模式示范。实施面积3000亩,其中核心示范面积300亩,辐射推广面积2700亩。四是果园生草栽培模式示范。实施面积1000亩,其中核心示范面积100亩,辐射推广面积900亩。五是农林能源生态实施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实施面积1000亩,其中核心区开展猪—沼—果(菜)生态农业模式示范100亩,辐射推广900亩;建沼气池、标准猪栏、卫生厕所、厨房设施“四位一体”的生态元模式示范80户,辐射推广3000户。六是科技服务及项目培训体系建设。主要任务是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加大培训力度,推广应用现代先进技术。
      两年多来,围绕科技富民强市重点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示范”的实施,立足生态脆弱地区综合治理,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综合发挥能力,引进湖北省林科院《鄂西三峡农林复合结构优化技术研究》、《湖北省百喜草引种栽培及开发应用技术研究》、《鄂西北困难地区造林技术研究》、《严重侵蚀地区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研究》等科研成果,创新发明了“沟蚀地类谷坊坝打桩截土植被恢复技术”,探索出柏+女贞+龙须草为主体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营造模式,柑桔+藿香蓟为主体的果园生草模式,柑桔+中药材为主体的农林复模式,沟蚀地类谷坊坝综合治理模式和沼气“四位一体”生态单元模式,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采用了生根粉、保湿剂等新材料,共建立了五个模式,1000亩生态综合治理核心示范区划,辐射推广达到9000亩,大幅度提高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科技含量,加快了全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综合治理步伐。以林药为主的农林复模式,带动了全市林内套种中药材快速发展,形成了长短结合,兼顾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的中药材产业,目前已达2万余亩,吸引了安徽药商进驻丹江口,注册成立了武当长青中药材公司,步入了公司+农户,产销配套的中药材产业链。“沟蚀地类谷坊坝打桩截土植被恢复技术”已通过国家专利局补审,下发了专利申请通知书,其成果得以广泛推广利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