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创新宣传文化单位内部运行机制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21日14:50 文章编辑:青山
创新内部运行机制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十堰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
 
    近年来,十堰市宣传文化系统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深化宣传文化单位内部改革,全面推进内部机制创新,有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2007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1.74%,占全市GDP的4.03%。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脱颖而出。《十堰晚报》广告收入由2003年的68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061万元,四年时间增长3倍,今年计划达到2100万元。2007年6月,该报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所属研究机构评定为“中国优秀报刊品牌”,今年又被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协会评为2007年度先进单位。
    一、努力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在劳动制度上,全市宣传文化单位普遍建立了“能进能出,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近几年,各单位在用人上进行大胆探索,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对新进人员坚持“逢进必考”,试用考察,择优录用。实现了单位自主用人,员工自主择业,依法进行合同管理。《十堰晚报》对采编业务人员实行严格的业务考核,对当月业务考核积分处于末位者,发给300元生活费,待岗学习一个月,完成10份报纸征订任务。一月期满,本人申请,组织考核,合格者重新上岗,不合格者继续待岗。对全年连续两个月处于末位、累计3个月处于末位者,属正式职工的内部转岗,属聘用职工的解除聘用合同。几年来,共有10多位不胜任工作的同志在末位转岗的机制下离开了晚报。在干部制度上,着力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该市纳入改革试点的广电系统、报业系统、文体系统所属单位的中层干部普遍实行了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和责任目标制。十堰日报系统对所有主任、副主任岗位全部实行公开竞聘。竞聘中先由本人作竞争上岗演讲,再由群众测评打分,然后又由领导测评打分,对竞聘者进行综合评价。对入围的同志,按得分顺序逐个挑选岗位。不少年轻有为的业务骨干由普通编辑一步走上主任岗位,从而使中层业务干部的平均年龄大大降低,确保了一线业务负责人的年龄优势。为了妥善安排年龄较大的业务干部,他们通过做工作,增设了非领导职数,发挥老业务骨干的余热。市图书馆对重点岗位也实行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办法,实现了“优者上,称职者留,不合格者下”的岗位动态管理机制。
    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让收入向一线倾斜,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市文体系统不少单位实行了“特岗特薪”制度和有突出贡献人员的重奖制度。十堰电视局(台)各电视频道、广播频率普遍实行了以计件工资为主的分配方式,按照分数,业绩突出、贡献大的采编人员和主持人,所得收入比业绩平平者高几倍。十堰晚报对首席记者、首席编辑每月另发600元津贴。但必须完成一定的质量和数量指标任务,完不成任务,则由其他能力出众、业绩突出的同志取而代之。目前,十堰市新闻单位不少采编人员和广告创收人员由于业绩突出,贡献大,收入增加,有了自己的私家车,购置了两套以上住房。
    二、全面推进管理制度创新
    十堰日报社在多次组织外出考察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实施报业管理制度创新。如在领导管理制度上,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三会”管理架构;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实行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全员聘用;在财务制度上,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分块独立核算;在社保制度上,建立公投为主、个人为辅、单位统筹、人人参与的社保机制。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过去已实施的改革措施与时俱进进行完善和改进。一是制定了更加严密的财务预算,将分块独立核算的制度横向扩展到边,纵向推进到底;二是从实际出发,对特殊板块实行特殊政策,调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三是调整不尽合理的分配政策,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注重兼顾公平,维护老职工切身利益;四是在报业经营快速发展中,适当提高职工福利待遇,让全社职工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十堰日报社制定、充实、完善了包括党的建设、工作制度、分配制度、业务工作流程各种制度近百项,并汇编为《十堰日报管理规程》专辑,发至各岗位,使之成为全社员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行为准则。市广电系统对已实行的频率频道负责制和采、编、制、播内部运行管理制度,也进行了完善和创新。交通音乐台打破“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用人惯例,提出“模糊岗位”的管理理念,强调员工一专多能,主持人不仅要能主持节目,还要能报道采访;记者除了报道采访以外,同样也要能主持节目,集采编播能力为一体。每逢市内的一些重大活动,全台职工除了直播间留一个主持人外,其余员工全部变成了记者,充分体现了一专多能的作用。在交通音乐台,没有专职的主持人和记者,甚至没有专职的值机员和导播,记者可以当主持人,主持人出去做记者,主持人和记者也可以当导播和值机,即便是领导也都可以当导播、值机、写文案,做后勤,充分利用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挖掘了人的潜力。
    三、建立生机勃勃的经营机制
    十堰日报社系统近年来改革传统粗放的广告经营模式,细分广告市场,设立专业市场工作部,充分挖掘了广告市场潜力,扩大了广告创收。子报《十堰晚报》发行中心实行了公司化运作,做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以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降低发行成本。《十堰晚报》经过多年探索,还总结出“征订固本,零售造势”的发行理念,从2004年4月开始,每天挑选两条关注度高、冲击力强的本地新闻,统一用小喇叭录音,由零售人员手持小喇叭沿街叫卖晚报,目前《十堰晚报》日零售量已突破15000份。晚报的广告创收也越来越活。他们扩大社会参与,主动组织活动吸引公众眼球,出版专刊拉动广告创收的办法,深为同行佩服。每年“五一”、“十一”、春节出版《消费大全》,刺激商家投放广告,引导读者消费,每次《消费大全》拉动的广告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十堰广电系统早在2001年就整合了局属原三台一报的广告资源,成立了一个统一对外的广告中心,统一经营局属媒体广告,各宣传媒体不再承担广告创收任务。宣传与经营的分离,不仅解决了广告同业竞争的问题,而且使各宣传单位更能集中精力做好宣传工作。近年来,他们又根据实行以来的新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定,使宣传经营“两分开”改革更好地发挥作用。如鼓励频道频率媒体关照广告创收的制度,鼓励编辑记者发挥人缘优势联系广告得到提成的制度,增加了广告收入,弥补了“两分开”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作者:十堰市委宣传部 陆庆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