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大坝加高二枯施工迎来高峰期

★ 当前位置: 首 页 >> 专题报道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正文
信息来源:中国南水北调网 发布时间:2007年1月5日16:52 文章编辑:谢婷
 
    正值冬季,鄂西北最低气温降至摄氏零度以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第二个冬季枯水施工迎来了高峰期。
 
    置身于井然有序的工地,机器的轰鸣声,和着调度的指挥声,像是一部动听的交响乐;如林的吊塔,不知疲倦地旋转着、吊装着;建设者正加紧施工,保证施工又好又快……
 
    在左岸坝段施工现场,葛洲坝集团公司项目部副经理朱云飞对记者说,截至2006年12月24日,左岸整个工程建设进展高效有序。
 
    在右岸坝段施工现场,水电三局丹江口施工局副总工程师李东锋说,目前,浇筑的深孔坝段已有4个坝段率先到顶,预计2007年1月可以正式进行大坝加高浇筑。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总工程师张小厅介绍,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总工期5.5年,总投资24.25亿元,自2005年11月25日主体工程第一仓混凝土浇筑以来,经过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了各个时期的施工计划。
 
    丹江口大坝加高举世瞩目,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性、控制性工程。加高工程通俗地说就是为大坝“穿衣戴帽”,即先培厚,再加高。“穿衣”是在原坝体下游面贴坡浇筑一般为8米至14米的新混凝土,最厚处40米;然后再“戴帽”,即将原坝体162米浇筑抬高至176.6米。
 
    大坝加高后,使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抬至170米,向北方先期调水95亿立方米、后期调水120亿至130亿立方米;通过优化调度,还可使汉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由二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丹江口大坝加高不同于一般的新建工程,技术要求高,施工环境复杂,在国内尚无成熟的施工经验。中线水源公司作为项目法人,一直高度重视工程的技术研究与管理,先后完成了有关新老混凝土结合、混凝土温度控制、闸墩植筋、高水头下的帷幕灌浆等专题科研项目,并在实施过程中得到有效应用。为了确保2010年向北方供水,参建各方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大坝在一天天“长胖”、“长壮”。到2006年12月24日,主体工程已完成总量的三分之一:完成土石方开挖44.5万立方米、土石坝填筑39.7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43.8万立方米。
 
    由于受大坝加高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求的制约,每年5月至9月主体混凝土施工需停工,以避开不利于新老混凝土有效结合的高温期和汛期。因而,进入施工期时不得有片刻的停工,需24小时饱和运转。
 
    工程开工建设一年后,郑守仁、潘家铮、谭靖夷、曹楚生等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5位勘测设计师、8位工程研究教授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齐聚丹江口大坝加高施工现场,召开技术专题研讨会,为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技术难症把脉会诊。
 
    据资料显示,丹江口大坝加高施工质量合格率为100%,优良率90.2%。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