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峡打出“三张牌”保护中线水源

★ 当前位置: 首 页 >> 专题报道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正文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 发布时间:2006年7月7日15:3 文章编辑:谢婷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7月7日讯(沉静) “看,鹳鸟又成群飞回来了!”6月16日,在西峡县老灌河早起晨练的任秀芝大娘兴奋地说。
 
    位于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上游且流经河南省西峡县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老灌河因鹳鸟而得名,可自上世纪河水污染后,鹳鸟在西峡已绝迹多年。
 
    老灌河变清,鹳鸟又回来,得益于西峡县农业打出生态牌、旅游打出山水牌、工业打出环保牌。
 
    农业打出生态牌。西峡县立足水土保持,累计完成小流域治理1120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76.8%,老灌河有了“绿色过滤器”。
 
    旅游打出山水牌。“西峡因山水而出名,旅游开发不仅不许给山水带来丝毫破坏,还要更好地保持山清水秀。”多年来,西峡县依据这一指导思想,把10多亿元投资用在“山更绿、水更清”工程上。投资1.5亿元、蓄水1亿立方米的石门水库不仅构成“高峡出平湖”的旅游奇观,还为老灌河注入丹江前准备了一个大型“沉淀池”。
 
    工业打出环保牌。两年来,西峡县相继取缔了16家重点水污染企业和786个“十五小”企业,投资5600万元对18家排污企业进行深化治理。经省、市环保部门检测,西峡县老灌河出境水质符合地表水功能区划三类标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