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线一期工程可研总报告通过咨询评估

★ 当前位置: 首 页 >> 专题报道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正文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 发布时间:2006年5月24日15:16 文章编辑:谢婷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四月底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以下简称中咨公司)的咨询评估,咨询评估报告已上报国家发改委。
 
    中咨公司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的重要性、特殊性、复杂性,做了深入分析和讨论,重点对工程规模、工程方案、环保水保、占地移民、工程管理、投资估算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评估。
 
    中咨公司在分析了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并反复研究后认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95亿立方米已能满足受水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需求水要求,既定的工程规模具有一定的潜力,必要时可增加调水量。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按“分期建设,一期工程调水95亿立方米,二期工程达到130亿立方米”的方案实施是合理的。
 
    针对可研总报告提出的工程建设目标和规模,中咨公司评估后认为:可研总报告提出的各种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和结构型式基本合理,同意“总干渠线路累计长1431.945公里,布置各类建筑物1796座,其中陶岔至北拒马河中支段长1196.362公里,各类建筑物共1747座;北京段长80.052公里,各类建筑物共20座;天津段长155.531公里,各类建筑物共29座”的方案。
 
    对中线一期工程的投资,经中咨公司评估后认为:按2004年第三季度价格水平计,静态投资约为1364亿元。
 
    中咨公司评估认为,从环境保护宏观战略分析,中线一期工程在工程建设和运行中,只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中线一期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工程是可行的。目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复核报告书》正在国家环保总局进行审批。
 
    中咨公司评估后提出,应进一步完善中线工程的管理体制,保障项目目标实现和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尽快研究制定相关法规。中线工程是一个特大型跨流域的水利基础设施,借鉴国外相似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经验,为保障项目目标实现和促进项目可持续发展,建议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法规,使项目建设和运营活动建立在法制化的基础上。
 
    二是尽快完善中线建设管理局法人治理结构。应尽快明确各出资人代表并组建中线干线建管局董事会。董事会应由中央出资人代表和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个省政府出资人代表共同组建,以有效落实四个地方政府作为中线工程投资主体的权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三是尽快对中线水源公司和汉江集团资产重组方案、汉江集团主辅分离方案及相关政策、中线工程水价形成机制、中线工程项目法人定员方案等进行专题研究,促进中线工程建设的实施和高效运营。
 
    中咨公司还建议,受水区应尽快完成用水配套工程(包括污水治理和中水回用工程),尽快发挥工程效益;尽快研究出台具体的政策法规,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各级政府、各项目法人的责、权、利;由各出资人代表共同组建董事会,统一协调和决策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机构设置和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优化设计,尽可能节省投资;对本项工程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稽查制度等等。(赵洪亮)
 
  
 
 
,

关闭窗口